當前位置: 首頁  >> 財 經  >> IPO觀察  >> 查看詳情

產經觀察:*ST東洋終于摘帽,但體外診斷業務成長性依然是謎

來源: 中國產經觀察網   日期:2024-06-11 09:32:49  點擊:96935 
分享:
中國產經觀察消息:6月7日晚間,*ST東洋002086發布公告,宣布其股票將于6月11日停牌一天隨后于6月12日復牌并撤銷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將變更為“東方海洋”,同時股票交易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也將從5%提升至10%。
 

這一重要變化標志著東方海洋經過一系列努力和整改,成功擺脫了退市風險,實現了業績的顯著改善。股價表現來看,東方海洋最新報收2.57元,當日上漲4.90%觸發漲停。

根據東方海洋報告,截至2023年報東方海洋實現歸母凈利潤17.49億元,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實現了4.37億元,且2023年末凈資產成功轉正,達到16.17億元,這為公司撤銷退市風險警示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外,東方海洋成功完成了破產重整程序,解決了原控股股東非經營性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歷史遺留問題。山東省煙臺市中級人民法院的裁定確認了公司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并終結了重整程序。

針對業績補償款事項,東方海洋已啟動法律訴訟程序,并通過執行網絡系統查詢未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因此依法終結了執行程序。同時,公司已全面梳理投資者訴訟案件,并根據《重整計劃》規定,對于未申報債權,將按照重整計劃規定的普通債權清償方案進行清償。重整投資人也承諾對證券虛假陳述應承擔賠償責任的未申報債權進行兜底清償,這進一步消除了投資者訴訟案件對公司的影響。

摘帽難掩經營風險,海水養殖業務五年連虧
盡管東方海洋近期成功摘帽,但其經營狀況依然暴露出顯著的風險和挑戰。公司自2018年至2022年連續五年陷入虧損,特別是在2022年,虧損額高達15.85億元。

雖然2023年實現了扭虧為盈,但這一轉變主要歸因于非經常性損益的大幅增長,特別是應收款項減值準備轉回和債務重組損益帶來的收入,使得公司報告了17.50億元的利潤。然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僅為6.36億元,這凸顯了公司主營業務并未實現實質性盈利的嚴峻現實。
 

從公司年報中深入剖析,東方海洋的主營業務涵蓋了海水苗種繁育、養殖、水產品加工、生物科技、保稅倉儲物流以及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和檢測服務等多元化領域。盡管公司養殖水域具備區位優勢,水質標準達到國家一級養殖標準,但養殖業務仍面臨環境污染、海洋自然災害及海水養殖產品疾病傳播等多重風險。

在公司的傳統業務領域,即海水養殖和水產品加工,盡管過去曾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但近年來其營收和占比均呈現下降趨勢。特別是海水養殖業務雖然在2023年實現了8809.63萬元的營收,占比有所提高,但未能實現盈利,連續五年虧損,2019年以來累計虧損額達到2.74億元。

水產品加工業務,2023年營收僅為1.29億元,較2017年的3.54億元下降了近半,且毛利率從2016年的10.03%銳減至2.22%,顯示出盈利能力的大幅削弱。
 

多元發展也是雙刃劍,2018年進行大幅商譽計提
在拆解東方海洋的營收數據時,我們發現盡管檢測費及試劑盒帶來的收入達到19,475.38萬元,這一數字相比去年下滑了41.44%且營收占比從2022年的52.84%下降到44.54%,但即便如此,它仍然是公司的核心收入來源。

而對比海水養殖業務-83.86%的毛利率,以及水產品加工業務僅2.22%的毛利率,體外診斷業務的毛利率高達59.75%,對公司盈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東方海洋,這家原本以海水養殖為主業的公司,近年來一直在尋求多元化轉型,特別是在體外診斷領域。

2016年前后,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東方海洋決定轉型,并斥資4.3億收購了美國Avioq公司的全部股權,同時還承擔了該公司購買土地、廠房等產生的2000萬元負債,總計投入4.5億元。

當時,Avioq公司給出業績承諾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400萬、600萬和1200萬美元。然而,這次收購導致公司形成了高達4.33億元的商譽。

但好景不長,由于Avioq公司未能實現業績承諾,以及部分應收賬款回收期限等實際原因,東方海洋在2018年計提了大量的商譽減值準備和壞賬準備,導致當年虧損高達7.91億元。從那時起,東方海洋的業績便一路下滑,扣非歸母凈利潤連年虧損。

當初收購Avioq公司時,市場普遍認為該公司擁有先進的診斷技術,能為東方海洋帶來新的增長點。但令人不解的是,即便在2020年至2023年的新冠疫情期間,這些先進技術也未能為東方海洋帶來預期的爆發式增長,反而讓公司的業績更加慘淡。這不禁讓人質疑,這次收購是否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目的。

除了主營業務的風險外,東方海洋在國內市場的營銷工作也面臨諸多挑戰。由于起步較晚,公司的銷售模式和銷售體系尚不完善,再加上市場競爭激烈,尤其是在進入大健康產業后,公司的體外診斷產品在國內市場的營銷體系仍在構建中,需要更大的推廣力度來釋放業績。

因此,大力推進內銷網絡建設成為公司未來的工作重點。然而,這也讓公司面臨著國內市場營銷渠道建設滯后的風險。數據顯示,東方海洋2023年銷售費用達到1919.18萬元,且該項費用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

編輯:王宇
 

相關新聞

  • 產經觀察:一脈陽光正式登陸港交所 港股迎醫學影像服務第一股 產經觀察:一脈陽光正式登陸港交所 港股迎醫學影像服務第一股

    中國產經觀察消息:6月7日,一脈陽光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這意味著,公司正式成為“港股醫學影像服務第一股”,股票代碼為2522.HK。此次港股上市,標志著一脈陽光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一脈陽光在本次IPO全球發售1781.6萬股H股,每股H股14.98港元,所得款項凈額1.83億港元。香港公開發售股份數目占全球發售股份數目50.00%,獲認購336.33倍;國際發售股份數目占全球發售股份50.00%,獲認購1.24倍。值得一提的是,江西國資旗下... [閱讀]

  • 益諾思IPO:深挖非臨床安評“護城河”,積極強化一站式CRO 益諾思IPO:深挖非臨床安評“護城河”,積極強化一站式CRO

    目前正在沖刺科創板上市的上海益諾思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諾思”或“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專業提供生物醫藥非臨床研究服務為主的綜合研發服務(CRO)企業,并于2011年取得NMPA的GLP認證。公司服務主要涵蓋生物醫藥早期成藥性評價,非臨床研究以及臨床檢測及轉化研究三大板塊,其中非臨床研究板塊具體包括非臨床安全性評價、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非臨床藥效學研究。         &nb... [閱讀]

  • 產經觀察:亞瑪頓擬收購鳳陽硅谷,市場擔憂利益輸送 產經觀察:亞瑪頓擬收購鳳陽硅谷,市場擔憂利益輸送

    中國產經觀察消息:近期,亞瑪頓關聯并購策略受市場關注,公司擬全資收購鳳陽硅谷,后者股權變動后由林金錫家族控制。而在收購來臨之際,外部投資者撤離致凈資產縮水。此收購計劃被質疑存在利益輸送,且鳳陽硅谷業績不確定性加劇疑慮。 逾六成交易涉及實控人,風險幾何? 在光伏設備行業日益激烈的競爭格局中,常州亞瑪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亞瑪頓”)的關聯并購策略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特別是近期該公司再度啟動對鳳陽硅谷智能有限公司(簡稱“鳳陽硅谷”)100%股權... [閱讀]

  • 產經觀察:僑龍應急創業板IPO前哨戰、小體量、高依賴、低研發 產經觀察:僑龍應急創業板IPO前哨戰、小體量、高依賴、低研發

    中國產經觀察消息:僑龍應急是國內較早涉足應急搶險裝備行業的福建籌備上市企業,在擬IPO過程中,并沒有公布2023年主要經營數據,引來市場關注。而在之前上市過程中,其暴露了核心產品大流量供排水搶險車占比超90%,營收波動性大且產品結構單一,研發投入有待提高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僑龍應急招股書信息披露存疑,包括財務數據、注冊資本實繳情況與主要客戶數據不一致,引發監管與市場擔憂,或一定程度成為上市障礙。 經營體量較小,90%營收依賴單一產品 僑龍應急作為國內應急搶險裝備領域的先驅,...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