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諾思IPO:深挖非臨床安評“護城河”,積極強化一站式CRO
來源:
中國產經觀察網
日期:2024-05-14 15:20:20
點擊:93732
目前正在沖刺科創板上市的上海益諾思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諾思”或“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專業提供生物醫藥非臨床研究服務為主的綜合研發服務(CRO)企業,并于2011年取得NMPA的GLP認證。公司服務主要涵蓋生物醫藥早期成藥性評價,非臨床研究以及臨床檢測及轉化研究三大板塊,其中非臨床研究板塊具體包括非臨床安全性評價、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非臨床藥效學研究。
資料來源:提交注冊稿
優勢業務成績顯著
安評研究是藥物進入臨床前的研究過程中門檻最高的環節之一,既對新進入者擁有較高的準入壁壘,也會內部存在明顯的“口碑”效應。中國安評市場經過20余年的發展,尤其是近幾年下游創新藥行業的飛速發展,已經進入到了頭部企業構成較為穩定并且整體集中度不斷提高的階段。根據Frost&Sullivan的統計數據,2018-2022年,非臨床安全性評價行業市場份額前四名均為藥明康德、昭衍新藥、益諾思、華西海圻。
在過去的5年里,受益于我國CRO市場的快速發展,益諾思憑借自身資質和技術優勢,具備專業化和差異化的服務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優勢”,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呈現出良好的增長態勢。安評業務作為公司業務發展的基礎,是主營業務收入的最主要組成部分,2021年至2023年度,公司安評業務收入分別為48845.64萬元和71036.31萬元以及88935.52萬元,2021年至2023年,新領域藥物收入比例均維持在60%以上,推動了安評業務收入的增長。
在營收快速增長的同時,市場占有率亦保持一定提升趨勢。根據Frost&Sullivan的統計,2021年度和2022年度,益諾思在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分別為6.10%和6.80%,并且5年中有4年市場占有率保持第三名的領先地位。
面對上述成績,益諾思公開資料顯示,公司一直以來專注創新藥物的非臨床評價需求,以豐富的研發經驗和專業化的技術團隊,進行了廣泛而充分的核心技術研究布局,建立了全面的非臨床前沿技術平臺、創新藥物評價體系和尖端實驗操作技術等,能夠深度參與到新藥研發的非臨床研究環節,為客戶提供完善的非臨床研究解決方案、助力新藥快速獲得臨床試驗默示許可或上市。截至目前,公司已承接并出色完成了多個國際、國內首個創新藥的非臨床研究服務,獲得客戶的認可和好評。接下來,公司將繼續深挖安評領域“護城河”,繼續做大做強非臨床安評業務。
積極豐富業務鏈條
面對安評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為鞏固安評領域的龍頭地位,益諾思一直以來聚焦優勢主業。隨著公司安評主業影響力的顯著提升,已有能力帶動其他業務的發展。近年來,益諾思借助安評業務的協同和導流效應,積極培育拓展安評上下游其他主營業務,包括非臨床藥代動力學、非臨床藥效學、早期成藥性評價以及臨床檢測及轉化研究等業務的開拓,逐步形成能夠滿足客戶一站式服務需求的一體化新藥研發平臺,目前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例如:2023年7月,百利天恒及其子公司SystImmune共同宣布,FDA批準BL-B01D1的新藥申請(IND),用于轉移性或不可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2023年12月,百時美施貴寶(BMS)以總金額最高可達84億美元的交易價格引進百利天恒的BL-B01D1,創造了國產ADC新藥預付款新紀錄,也是中國首個成功出海的雙抗ADC。益諾思承接并完成了該產品的非臨床藥代動力學和安全性評價研究,助力該產品順利實現中美雙報雙批。又如,益諾思在安全性評價、藥代動力學評價、藥效學研究及早期成藥性評價方面的合計收入由2021年的54,678.68萬元增長至2023年的99,949.74萬元,復合增長率為35.20%。此外,在臨床研究領域,益諾思搭建了涵蓋生物分析、免疫原性、流式分析、組學研究等多元化的臨床檢測及轉化研究平臺,為臨床CRO業務快速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公司通過增加技術團隊、增購儀器設備,不斷擴大自身臨床檢測業務的產能,從而使得公司報告期內的臨床CRO業務收入呈現穩步增長趨勢,成為公司一體化發展戰略中新的業務增長點。
益諾思或將成為首家在科創板上市的央企CRO企業。對于未來規劃,益諾思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CRO企業較多、規模大小差距較大,CRO行業逐漸橫向向頭部集中,縱向向一體化方向發展。未來,隨著我國醫藥行業的迅速發展,相信益諾思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成為國家級創新藥綜合評價的引領者。
編輯: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