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10月10日電 (記者陳尚文、楊一)當地時間10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老撾萬象出席第27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東盟輪值主席國老撾總理宋賽、文萊蘇丹哈桑納爾、柬埔寨首相洪瑪奈、印尼副總統馬魯夫、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泰國總理佩通坦、越南總理范明政、緬甸外交部常秘昂覺莫、東盟觀察員東帝汶總理夏納納與會。東盟秘書長高金洪出席。
李強指出,過去一年,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邁出新步伐,實實在在惠及了雙方人民。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總需求不足問題更加突出,市場成為經濟發展最稀缺的資源。中國和東盟作為有14億多和6億多人口的兩大市場,市場資源是我們最突出的優勢。我們的市場正在全面升級、不斷擴容、擴大開放,加強市場對接是進一步合作的重要方向。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談判實質性結束,這為雙方共同建設超大規模市場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是我們共同引領東亞經濟一體化的重大舉措。中國愿同東盟在共建共享市場方面更多下功夫、想辦法,為雙方帶來更強勁更長久的發展動力,為地區乃至世界的共同繁榮提供更堅實支撐。
李強表示,中國和東盟關系已超越雙邊范疇,具有深遠的亞洲意義和全球影響。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將繼續踐行親誠惠容理念,同地區國家攜手構建亞洲家園。中方愿同東盟一道努力,共創亞洲更加美好的未來。一是構建立體聯通網絡,積極推進基建合作,加快簽署和實施3.0版自貿協定。二是擴大新興產業合作,深挖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合作潛力,推動產業加快轉型。三是深化人文交流,推動全球文明倡議在地區落實落地。李強表示,中方將一如既往堅定支持東盟一體化和共同體建設,堅定支持東盟戰略自主。中方愿同東盟各國一道推動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不斷邁上新臺階。
與會東盟國家領導人高度評價東盟中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強勁發展勢頭,表示東盟同中國互為最大貿易伙伴,各領域合作成果豐碩,有力增進地區人民福祉。歡迎東盟同中國實質性結束自貿區3.0版升級談判,愿同中方以此為契機,加強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接,持續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化貿易、投資、農業、互聯互通、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拓展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合作,繼續辦好人文交流年活動,構建更為緊密的東盟—中國命運共同體,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作出貢獻。
會議通過《中國—東盟關于實質性結束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談判的聯合聲明》《中國—東盟關于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和網絡賭博的聯合聲明》《中國—東盟關于促進智慧農業發展的聯合聲明》《中國—東盟關于推動建立可持續和包容性的數字生態合作聯合聲明》《中國—東盟關于深化人文交流合作的聯合聲明》等成果文件。
近日,“2024年長三角土木建筑學會聯盟暨江浙滬皖四地建筑結構學術交流會”在浙江義烏召開。 本次會議由浙江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結構分會、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工程結構專業委員會、江蘇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結構與工業化建筑專業委員會、安徽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結構專業委員會等單位聯合主辦,浙江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結構分會承辦,來自浙江、上海、江蘇、安徽四地近150位專家和技術人員出席。 本次會議以結構設計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與實踐為主題。會議期間,5位專家學者圍繞增材制造金... [閱讀]
9月25日至27日,由中國宇航學會、空間光學儀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中國遙感應用協會聯合主辦的2024年空間光學儀器與應用國際會議(202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Space Optical Instrument and Application, ISSOIA2024)在廣東省廣州市召開。 本次會議主題為“拓展空間感知技術新視角,空間信息賦能可持續發展”,來自中國、荷蘭、比利時等國家的百余名專家學者圍繞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先進空... [閱讀]
9月19日至20日,以“綠色制造?低碳未來”為主題的第四屆綠色制造國際會議在江蘇省南京市召開。會議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綠色制造分會、航空航天結構力學及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高端裝備機械傳動全國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可持續制造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承辦。來自中國、德國、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300余位專家學者以及企事業單位代表參會,共同探討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前沿話題。 英... [閱讀]
9月20日,2024年中國科協海智專家齊魯行淄博站活動暨淄博市海歸創業聯合體成立大會在淄博市淄川經濟開發區舉行。本次活動由山東省科協主辦,淄博市科協、淄川區科協、淄川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及山東雷帕得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攜手承辦,來自全市高校、研究機構及相關企業的200多名科技工作者齊聚一堂,聆聽海智專家作報告,匯聚新思想,賦能汽車產業新未來。 活動中,山東汽車工程學會高松理事長從科技賦能新能源汽車方面深入剖析了科技如何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注入強勁動力,為現場科技工作者帶來了...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