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是產糧大縣,已連續17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榮譽。當前,這個縣正通過不斷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尋求科研院所科技支持、推行農業社會化服務等多項舉措,念好增產增收“新經”。
寶清縣寶清鎮的一處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現場繁忙有序,挖土機等大型機械來回穿梭,工人們正修建田間道路、鋪設橋涵,搶抓春耕前有效工期加快工程進度。
2023年寶清縣糧食產量突破50億斤,高標準農田建設功不可沒。“全縣已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195.79萬畝,今年將新建高標準農田51.5萬畝,對原有3萬畝高標準農田提檔升級。”寶清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強說。
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寶清縣向科技要效益、要產能。當地多次與中國水稻研究所交流,尋求科技支撐。2023年9月,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在寶清縣正式落戶。
研究中心內,科研人員正在對水稻秧苗進行抗病性鑒定。“黑龍江是水稻生產的‘主戰場’,省內第二、第三積溫帶種植水稻3000余萬畝,但在水稻產量、水稻抗寒性和抗病性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研究中心主任曹立勇說,寶清縣地處第二、第三積溫帶,十分具有代表性,在此設立研究中心,可解決黑龍江水稻種植共性難題。
“我們立足寶清縣培育水稻新品種、研發稻作技術,目前已培育出1個水稻新品種,20多個品種正在進行區域試驗。”曹立勇說,他們研發了“寒地水稻秸稈全量原位還田緩釋多效綜合技術”,通過施用復合微生物菌肥等措施,使秸稈70至90天在田間分解,減肥減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如今,該技術推廣面積已接近40萬畝。
“開始我用50畝地試試看,當年效果不錯,這幾年一直都在用。”寶清縣水稻種植戶孔立新說,去年他用這項技術種植了450畝稻花香水稻,每畝多產好幾十斤,稻米品質也提高了,每斤還能多賣兩三毛錢。
北方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曹立勇(右一)和同事正在查看水稻秧苗生長情況。(受訪者供圖)
與此同時,寶清縣推行土地托管等新型農業經營方式,促進農業節本增效。近日,在寶清縣青原鎮勝建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永紅村村民孫立武滿懷信心地在土地托管合同上簽字。去年,他托管給合作社200多畝土地,喜獲豐收,今年選擇續約。
“土地托管給合作社后,合作社統一管理,一點不用操心。”孫立武說,合作社規模化種植、科技含量高,玉米一畝地可多產200多斤。自己在合作社和周邊務工,一年還能多收入上萬元。
2023年,勝建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為2萬畝耕地提供“耕、種、防、收”托管服務。“我們與周邊農場開展‘墾地合作’,運用北大荒集團的先進種植技術,確保種植標準高、肥料使用得當,作物單產高,收益也更高。”合作社總經理張興松說,今年他們將在兩個村整村推進土地托管。
“今年我們要落實全省‘千萬噸糧食增產計劃’,一體化推進侵蝕溝治理、高標準農田和農田防護林建設,全力推進種養循環農業示范項目。”寶清縣副縣長胡鋒說,通過全力保面積、提單產,確保糧食生產呈現面積和總產“雙增”局面。
這是3月13日在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的蘇丹阿卜杜勒·阿齊茲·沙阿機場拍攝的C919大飛機機艙內部。 中國國產商用飛機ARJ21和C919日前飛抵位于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的蘇丹阿卜杜勒·阿齊茲·沙阿機場進行地面靜態展示和演示飛行。 新華社發(張紋綜攝) 3月13日,中國國產商用飛機C919大飛機在馬來西亞雪...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