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藝術人生  >> 中國推介  >> 查看詳情

范迪安:描繪壯闊的時代畫卷

來源: 中國產經觀察網   日期:2024-03-27 12:33:48  點擊:64420 
分享:
 邁入新時代,中國美術發展的一個重要表征是在主題性美術創作和現實題材美術創作上聚焦聚力。
  我們要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使中國美術新的創造通過美術評論和理論研究產生更大的社會文化意義。

  新時代藝術人才的培養,要通過融合科學與藝術的教育,提高其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中國美術具有藝術與社會、美與生活相互交融的文化特性,對于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二者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緊緊把握時代機遇,回應美術發展的時代課題,為中國美術從“高原”邁向“高峰”凝聚共識與合力。
  繁榮美術創作
  促進新時代美術事業高質量發展
  邁入新時代,中國美術發展的一個重要表征是在主題性美術創作和現實題材美術創作上聚焦聚力。許多創作經驗豐富的美術名家自覺帶頭承擔創作任務,促生了一大批反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重大歷史題材美術作品和表現新時代中國發展的現實題材美術作品,謳歌了時代英雄和楷模,展現了人民群眾的嶄新精神風貌,繪就了壯闊的時代畫卷。這類作品立意之深、場面之大、造型刻畫之精、形式語言之新,反映出中國美術整體水平呈提升之勢。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歷史節點,中國美術界舉辦了“聚焦脫貧攻堅、走向小康生活”系列活動。廣大美術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積極走進農村,深入生活,為農民群眾送去優秀美術作品,為美化鄉村和新農村建設提供服務。同時,美術工作者還創作了一大批反映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作品,描繪、記錄了這一偉大歷史成就。去年春天以來,全國美術工作者積極投身“以藝抗疫”的熱潮,用藝術助力抗疫,激勵斗志,謳歌偉大抗疫精神,譜寫壯麗視覺史詩。這些都是美術工作者努力站在時代前列的體現。
  在新的一年里,美術界要持續加強主題性美術創作和現實題材美術創作,用美術的方式描繪新時代、反映新成就,特別要以優秀作品表現和反映建黨百年的光輝歷程。濃墨重彩地描繪黨的歷史、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是美術工作者的時代使命。我們要進一步引導美術工作者增強歷史意識、堅持深入生活,從黨史國史中汲取強大精神力量,從令人感動的生活現場中提取創作素材,用畫筆記錄和表現中國社會的新建設、新氣象、新風貌,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歷史性成就。
  今天,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包括了對美的藝術作品、美的生活環境、美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期待,因此新時代的美術是一個包含創意、設計、公共藝術、城鄉建筑等在內的“大美術”概念。“大美術”與人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對美化生活環境、提升大眾審美素養和文化素質具有重要意義。中華美學精神還可助力優化中國研發和中國制造的產品設計。今天的藝術創新應該著眼于對傳統的當代觀照,讓傳統的思想智慧和審美特性通過現代化的形式語言、造型手法得以展現,讓更多蘊含中國精神、厚植文化根脈的藝術作品走進大眾生活,進一步提升美術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發揮美術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深化理論研究
  推動中國美術傳統實現“兩創”
  美術創作實踐和包括美術批評在內的美術理論研究,是新時代中國美術發展的兩翼。推動中國美術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美術理論話語體系,為當代中國美術立言,是中國美術界在新一年要承擔的重要使命和任務。
  中國美術歷史悠久,在世界藝壇中占據獨特地位。中國美術之所以能夠自成體系、獨樹一幟,就在于美術理論比較成熟。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蘊含著富有民族智慧和東方審美特征的美術思想、研究方法和語言邏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美術傳統。其中,歷史研究與理論闡述有機統一的思維特征,藝術社會功能分析和藝術本體價值品評融會貫通的話語方式,是中國美術理論的重要特色,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中國美術理論的當代發展,必須堅守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立場。
  新時代加強美術史與理論研究的目的,在于吃透中國美術傳統的精髓要義,建構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的美術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從而更好地把握藝術規律、拓展藝術語言,以更多優秀美術作品反映時代進步與人民心聲。我們要用優秀的中華文化基因,支持當代美術理論評論學術建設,實現對中國美術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我們要善于思考和提出當代中國美術理論的重大時代命題和學術課題,通過重塑當代中國美術的價值標準,彰顯文化自信;我們要聚焦火熱的時代生活和與之相關的創作實踐,開展美術評論,使之成為闡釋、傳播、推動美術創作的重要載體。美術理論評論理應洞悉時代精神,彰顯時代特色,體現對新時代中國美術創作的理論觀照,充分發揮學術引領作用,為新時代美術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不同時代與不同文化環境所促生的美術、美術史與美術理論的面貌各不相同,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就要通過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的形式法則解決自身藝術問題。我們要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使中國美術新的創造通過美術評論和理論研究產生更大的社會文化意義。
  拓寬美育途徑
  加快創新型與高層次人才培養
  “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底,隨著“新文科建設”的全面啟動,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聚焦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新藝科”建設,共商新時代藝術學科教育發展大計,共話新時代藝術學科人才培養。
  近年來,中國高等美術教育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以及培養國家發展需要的新型藝術人才這一時代課題,開展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一方面,從學科布局入手,加強繪畫、雕塑等既有優勢專業建設,拓展設計學科的涵蓋面,設立交叉型的新媒體、科技藝術專業,推進學科融合,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另一方面,依托深厚學術傳統,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切實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
  新時代藝術人才的培養,要通過融合科學與藝術的教育,提高其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動新一代高新技術與各產業深度融合成為新趨勢,這對美術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高校要努力探索創新型藝術人才的培養模式,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乃至教學模式上進一步銳意改革,體現新時代培養藝術人才的新理念;另一方面,高校要進一步加強審美教育,在專業教育中著重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使其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培養青年一代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新的一年,美術工作者既要創作更多精品力作,也要使優秀作品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把藝術創造創新和社會美育結合起來,自覺承擔創造、闡釋與傳播美的文化責任。廣大美術工作者還要加強對中華美育精神的研究、弘揚和實踐,使其在美育中發揮主導作用,滿足人民群眾對美的新期待、新需求,用高品質的美術作品和藝術活動服務人民,提升社會審美趣味,激發社會創新能力,助力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作者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相關文章

  • 國家一級美術師   黎鎮熏 國家一級美術師 黎鎮熏

    黎鎮熏(原名黎鎮芬)字頴祥。         1949年出生于廣東佛山南海九江。自小愛好繪畫,自學成材。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作品陸續入選省巿畫展并多次獲獎。1984年廣東畫報曾以《沃土育丹青》作專題采訪報導。         幾十年來筆耕不輟,主攻魚水題材,創作技法注重筆墨線條,融匯中西,作品寓意吉祥,清新脫俗而自成一格,雅俗共賞。&n... [閱讀]

  • 國家一級美術師   馮健安 國家一級美術師 馮健安

    馮健安,字美溯,藝名書劍,墨苔齋主人,生于1977年7月,廣東新會人,本科學歷,中共黨員,美術教育工作者、優秀書畫指導教師。國家一級美術師;高級文學創作師;全國書畫藝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書法專業委員會研究員;北京當代翰墨文化藝術院山東青島分院名譽副院長;國臻藝苑書畫院院聘理事;人民美術藝術家委員;全國名人書畫藝術界聯合會委員;(北京)榮寶齋書畫院院聘書畫家;中宣盛世國際書畫院院聘畫家;中國楹聯學會中宣盛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會員;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委員會會員... [閱讀]

  • 著名錫伯族油畫郭福明 著名錫伯族油畫郭福明

    郭福明,男,錫伯族,1954年出生,新疆伊犁人,中國著名錫伯族油畫家。生長在風光旖旎的伊犁河谷,自幼喜愛作畫,靠悟性和天賦闖蕩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成為獨具風格的新疆寫實派畫家的代表。他喜愛歐洲油畫,也受俄羅斯畫家的影響。他筆下的《伊犁河畔》、《烏孫山下》、《大漠胡楊》等油畫作品,被許多國內外油畫愛好者收藏。 榮譽     [閱讀]

  • 風水世家   云龍子 風水世家 云龍子

    云龍子大師是風水世家第六代傳人。繼承祖先傳授的風水絕學,云大師于2006年創辦云龍子旺財館。旺財館提供貨真價實的風水首飾,這些連皇室都收藏的首飾,轉變及增旺了廣大支持者的人生。 自小學習美術的云大師也是一名畫家。大師的風水畫是啟迪人們歡慶的杰作,他以真金白銀為顏料,體現真真切切的富貴與高雅。風水畫目前還被印在法國羅蘭柏悅的兩款香檳上。大師自創以香檳作畫,并以這個手法繪制風水畫。云大師更以其對香檳界的貢獻,于2018年受邀加入法國香檳襟章會。 云大師在藝術上的突破也受到中國...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