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以“創新(氫能)安全技術,助力‘氫’進萬家”為主題,聚焦國內外氫能源產業鏈、創新鏈現狀和發展,分析氫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現狀,研討技術瓶頸、攻關課題和發展政策,積極推動氫能健康有序發展,推進能源綠色轉型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助力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本次大會中外院士、專家、學者以解決氫能制、儲、輸、用各環節發展與安全的關鍵性問題為抓手,研討氫能全產業鏈安全發展戰略規劃,交流創新技術,促進產學研用跨界合作,助力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石油學會理事長孫麗麗以“加快綠色氫能與石化產業的融合創新發展”為題作主旨匯報。孫麗麗介紹了我國自2006年將燃料電池和氫能源技術納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以來的進展、氫能“十四五”規劃和2035中長期規劃情況,并分析了中國工業減排面臨的巨大挑戰。她還指出了中國氫能產業核心部件的自主化水平與國際前沿的差距,并詳細探討了氫能制儲輸用的關鍵技術環節的問題、攻關的重點內容和目標,包括電解水、電解池、核能等制氫技術,氣態、液態、固態氫儲存運輸技術,氫能與石化耦合產業安全發展技術,加氫站升級技術,以及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綠氨生產技術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陽以“油田多能開發與應用”為題作主旨匯報。李陽介紹了油田綠色發展的底色和多能源開發與利用狀況,風光地熱利用的情況,以及油田地區多能互補開發利用模式,并介紹了勝利油田新能源開發與利用的現狀。他指出,新能源已成為油田高質量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能源之一,并通過開展油氣田綠色低碳能源管理示范,在源側、網側和荷側,打造了“煤電壓艙調節、綠電優購優供、網電經濟補充”“融合堅韌主網、區域平衡配網、綠色智能微網”“一切生產負荷皆可柔”的生產組織運營方式的變革實踐。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卡爾加里大學教授程玉峰以“輸氫管道完整性相關國際標準分析”為題作主旨匯報。程玉峰闡述了高壓臨氫管材的氫吸附、解離、滲透和擴散的機理,介紹了國際設計與測試標準,分析了高壓臨氫管材和管道輸送的風險,并總結國內外,尤其是歐美材料氫損傷測試方法和標準的差異及應用案例,提出了管材失效控制方法和管材抗氫脆技術路線圖,對推動管道純氫輸送和摻氫輸氫工業的發展與標準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以“建設綠氫工業的思考”為題作主旨匯報。鄒才能提出了在碳中和背景下“綠色+智慧”雙輪驅動形成的新型能源體系,指出當前世界新能源生產與消費占比已達18%,能源管理智慧化正向煤炭、油氣與新能源高效協同利用方向發展。報告還指出,各國氫能產業鏈正在逐步形成,如美國能源部發布了國家清潔氫能戰略路線圖,我國也頒布了氫能源發展規劃。鄒才能還指出,氫儲運是規模化利用的瓶頸,高效安全儲運技術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并建議建設地上“綠氫大基地”,充分利用我國三北地區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
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以“中國氫(泛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發展戰略研究”為題作主旨匯報。彭蘇萍指出,氫能已成為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被納入國家發改委的產業結構鼓勵類項目,氫能產業被視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分析了國內外制氫產業的發展動態,以及氫燃料電池等用氫裝備技術取得的不斷突破;闡述了我國在氫能源與燃料電池領域的發展定位與差距,并強調了地方氫能政策在引領氫能產業體系化建設中的重要性,指出我國在制氫環節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儲運環節仍存在較大差距,提出了相關的發展建議。
馬來西亞工藝大學教授Syaza Ahmed以“氫氣輸送基礎設施的定量風險評估”為題作主旨匯報。Syaza Ahmed提出氫氣輸送設施風險評估的重要性,介紹了國際氫氣輸送基礎設施的定量風險評估相關案例,闡述了氫氣輸送基礎設施的風險評估對氫氣輸送安全起到的關鍵作用,為促進氫氣輸送基礎設施安全發展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與建議。
大會現場還舉行了北京市科協氫能產業與安全專業智庫基地揭牌與聯盟單位授牌儀式。北京市科協氫能產業與安全專業智庫基地的成立,旨在促進京津冀氫能產業發展,進一步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和安全技術的創新。通過各聯盟單位的合作,充分發揮氫能規模化高效利用的載體作用,促進形成多元互補融合的現代能源供應體系,發揮氫能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支撐作用,并且緊扣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趨勢,加快突破氫能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瓶頸。
與會專家和學者們一致認為,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合作,氫能必將在未來的能源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為實現我國新型能源體系的建立,以及綠色低碳發展目標貢獻重要力量。
7月2日,第二十六屆中國科協年會通用大模型未來演進路線——數據、算力、算法論壇在廣西南寧召開。論壇由中國科協、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自動化學會承辦。 論壇由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秘書長、武漢大學教授張俊和廣西自動化學會理事長雙豐主持。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青島科技大學副校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李少遠,廣西科協兼職副主席、廣西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伍錦昌致辭。 在主旨報告環節,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陳俊龍,中國自動化學會... [閱讀]
6月22—23日,2024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大會在浙江杭州舉辦。大會以“交叉、融合、相生、共贏”為主題,“會、展、賽”一體綻放。本次大會吸引了包括25位中外院士在內的270多位專家學者深入交流探討,73家企業參展互動,來自海內外266所院校的1614支隊伍參與競技角逐。 大會開幕式上,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杭州基地揭牌。第二屆涿溪實驗室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落地簽約儀式、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大賽算法挑戰賽... [閱讀]
6月17-19日,吉林省科協黨組負責人一行到白山市開展科技小院建設發展情況調研。 調研組一行先后到吉林靖宇藍莓科技小院、吉林撫松人參科技小院和吉林臨江榛子科技小院開展調研,對各個小院的科研、住宿、培訓和生產場所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并與依托企業負責人和小院專家、研究生進行座談,詳細了解科技小院運行管理、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基礎情況,對科技小院的發展前景和存在的困難進行了研討交流。 調研組表示,吉林省科技小院數量現位居全國第一,在帶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培育留用實用人才等方面起到了... [閱讀]
5月18—20日,作物病害監測預警高質量發展論壇在陜西楊凌舉辦。論壇由中國植物病理學會植病流行專業委員會、植保資源與病蟲害治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西北黃土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作物病蟲草害監測預警研究中心主辦,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植物病理學會、西安黃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匯思君達科技有限公司承辦。來自人民日報社、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江蘇省農科院等科教單位,新疆、內蒙古、西藏、北京、河南、安徽、江蘇、黑龍江、陜西省植保站及地市縣植保站,...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