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30日電 題:巳巳如意!申遺后的首個春節這樣過
新華社記者徐壯
百節年為首,四季春為先。
當乙巳新春款款而至,趕春運、互拜年、共團圓……熟悉的年味兒撲面而來。
中國人慶祝千百年的節日,如今又有了嶄新的注腳——一個多月前,“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從“傳統節日”到“文化遺產”,從“中國年”到“世界年”,乙巳春節的年味兒,更懂人們的心意。
“和”的向往,更如意——
過年回家,回家團圓。春節期間豐富多樣的活動,寄托著中國人對“和”的向往。
據交通運輸等部門預計,2025年春運期間,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90億人次,總量將創歷史紀錄。
“流動的中國”見活力,也見實力:今天,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里程達到600萬公里,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加速布局,“家”的時空距離越來越近,換來更快捷、更易得的團圓。
充滿儀式感的團圓飯,也有新味道。
據商務大數據監測,節前各地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生活必需品庫存充足,價格總體平穩。越來越多重點商超適當延長營業時間,開通配送到家服務。
美團數據還顯示,“年夜飯預訂”“年夜飯餐廳推薦”相關搜索量月環比提升256%,年夜飯線上預訂量同比增長305%,“非遺美食”需求激增。
從全家囤貨到隨買隨吃,從自己做到下館子,從吃家常菜到吃各地特色菜……品嘗著越來越美味、越來越省心的團圓飯,中國人的和文化流淌在餐桌上。
“美”的追求,更豐富——
“青城雙姝”重現《白蛇傳》故事,華彩神州系列燈組恍若仙境下凡……1月17日晚,2025年“非遺賀新春·點亮中國燈”蛇年燈會燈彩展示主會場活動在四川自貢啟動,匯聚全國15個省市27項燈會燈彩非遺代表性項目。
古老的賞花燈、逛廟會、鬧社火習俗里,中國人對美的追求始終如一;先進的聲光電技術加持下,春節之美呈現越來越豐富的表現形式。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重點推進10項“非遺賀新春”系列活動,其中不少都與新技術、新創意相關:“文脈頌中華”春節非遺宣傳推廣活動開展線上集中宣傳展示;“我的家鄉年”視頻直播活動讓各地群眾在網上分享和感受家鄉年味;“非遺賀新春 AI中國年”春節非遺文化傳播活動以科技賦能非遺傳承和傳播。
更有創意、更廣范圍的春節民俗活動和非遺實踐,讓年味更濃,讓生活更美。
“新”的時尚,更蓬勃——
新,是年的定語。
“準備看什么新片?”“春晚上的新歌聽了嗎?”“走親戚穿哪件新衣?”新年的選擇,如今更多了。
觀影已成為新年俗。據國家電影局統計,大年初一票房為18.05億元,觀影人次為3515.12萬,創造了新的單日票房和觀影人次紀錄。
旅游也是過年新時尚。
同程旅行平臺數據顯示,除夕當天全國各地主要景點的客流量較假期前一天上升了四成多,尤以主題樂園、人文古跡等適合家庭出游的景點客流量增幅最大。除夕夜吃完團圓飯,全家一起逛景點成為不少市民的守歲新選擇。
越來越多新年俗正在成長:逛大集、買潮玩、搶紅包……在年輕人“花式”過節的時尚中,非遺國潮、春節年俗煥發新的蓬勃生機。
“潮”的味道,更出圈——
近日,“新春有禮 一起過節”——2025年中國文創新春海外推廣活動在全球多地拉開帷幕。以春節文化主題文創產品為橋梁,這一活動向海外友人寄送承載中國精神內涵的文創好禮、發出節日問候。
在全球多個角落,外國朋友沉浸于中華文化的獨特韻味之中:阿聯酋迪拜,專業模特試穿起馬面裙;西班牙格拉納達,中外友人一起品茶論道;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的“新春大集”上,文創展示的非遺魅力吸引當地觀眾駐足……
當“China Travel”成為2024年全球熱詞,升格“世界年”的春節引起更多人矚目。
攜程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入境游市場進一步增長。近1個月,海外游客“燈會”“京劇”“川劇變臉”等非遺類項目門票訂單同比增長超6倍,預計非遺體驗項目還將迎來更高增長。
始終和美、永遠新潮,春節因此輝光日新。
懷著最美好的期盼,向著新的春天,愿我們的生活“巳巳”如意、我們的文化生生不息。
編輯:王宇
1月23日,新疆科協第九屆委員會常委、委員科普能力提升培訓班在新疆科協會堂舉辦。此次培訓特邀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廣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新長,以“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與展望”為題,為新疆科協第九屆委員會常委、委員做科普專題講座。 在講座中,張新長結合當前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實際情況,從多個角度剖析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現狀、發展趨勢以及面臨的挑戰。他首先介紹了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的概念,強調了科技創新在引領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隨后,他闡述了... [閱讀]
1月21日,“科普之光——《科普法》開啟新篇章”網絡直播活動在京舉辦。科普中國、中國科協之聲、“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學校共青團視頻號、中國科技網、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央視網等多個主流媒體及網絡平臺進行同步線上直播。 本次活動通過“點亮、啟迪、齊飛、匯聚”四個篇章,宣傳貫徹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以下簡稱《科普法》)。在每個篇章設置“普法時刻”,叢... [閱讀]
1月15日,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以下簡稱“學會”)承擔的2024年度全國學會服務國家戰略專項“農業裝備技術路線圖”“中國智能農機裝備產業研究報告”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召開。學會理事長、農業裝備技術路線圖項目牽頭專家苑嚴偉出席會議,決策咨詢專家組專家,高校院所、協會、企業綜合專家,分技術召集人和骨干專家等50余人參加會議。 會議對兩個項目立項背景、實施方案和整體工作思路進行了詳細匯報,明確了項目研究目標、研... [閱讀]
1月11—12日,2025第五屆空天安全會議在哈爾濱舉辦。本屆會議由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主辦,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空天安全平行系統專業委員會、松江實驗室(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微小型航天器快速設計與智能集群全國重點實驗室聯合承辦,中國自動化學會系統復雜性專委會協辦。大會以“空天智能應用”為主題,采用大會特邀報告和分論壇專題學術報告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重點聚焦多領域技術交叉與綜合應用,圍繞我國深空...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