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序更替,盛景維新。2024年12月,“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25年春節,是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
穿越歲月長河,春節文化早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傳統、親情倫理、家國情懷的集合。時間更迭,新年俗、新年貨、新年味的背后,是傳統文化的別樣延續,也映射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新年俗:文化傳承呈新意
在古代,春節被視為一年中最為重要的時刻。喝臘八粥是最早拉開春節序幕的習俗之一。《燕京歲時記》詳細記載臘八粥的做法。一碗粥,蘊含著對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祈愿。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這些沿襲至今的儀式感將年味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中。
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賽博迎新春”的方式愈發多樣,從貼福字到“掃”福字,從壓歲錢到搶紅包,從村口看戲到賀歲檔大片……年俗花樣層出不窮,但不變的是人們對于親友團圓的期盼與美好生活的祈愿。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司長繆沐陽在發布會上表示,旅游過年、過文化年已經成為新的年俗。文旅部開展“歡歡喜喜過大年”2025年春節主題文化和旅游活動,一共是七大板塊,27項主題活動。在豐富節日文旅供給方面,將推出惠民演出、非遺體驗、文博展覽等系列活動,比如播出“文藝中國”新春特別節目,舉辦迎新春美術作品展、“賞年畫 過大年”“古城過大年”“點亮中國燈”蛇年燈會燈彩展示等等。
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教授馬曉龍指出,游客期待通過深度的文化體驗提升旅行的品質,對此,各地要充分挖掘當地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優質供給,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散發新活力。
新年貨:消費變遷現“新景”
古人生活相對質樸,年貨種類雖不及當下豐富,卻件件飽含著真摯的心意與美好的寓意。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詩中著名的屠蘇酒,就是古代的送禮“爆品”。自唐代起,春節送屠蘇酒、大年初一飲用屠蘇酒的習俗便流傳開來。
上世紀70、80年代,年貨以實用為主,更貼近日常生活。散裝酒、散裝點心、糖果、餅干、罐頭等食品成為走親訪友的熱門禮品。此外,毛巾、香皂等生活用品也常作為年貨出現在人們的禮品清單中。
近年來,隨著采購年貨的主力群體逐漸年輕化,年貨清單出現了進口水果、數碼產品等不少“新面孔”。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出消費結構的升級,也反映了中國市場的開放與繁榮。
此外,年貨采購方式也發生變化,從傳統“趕大集”到如今線上購物、快遞直達,人們可以輕松購買到全國各地甚至全球的商品。據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消息,2025年以來,來自歐亞20多個國家和地區運抵義烏的“洋年貨”超萬種。便捷的購物方式讓年貨傳遞更加高效,也讓親情表達更加豐富。
新年味:貨暢其流花樣繁
年夜飯是春節最具代表性的“年味”之一。一道道各具特色的美食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美好的寓意。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年夜飯也在悄然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新花樣、新菜式出現在年夜飯的餐桌上。一些餐廳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年夜飯套餐,將傳統美食與創新菜品相結合,滿足了人們對美食的多元化需求。
在過去,受交通和物流條件的限制,年夜飯的選擇往往局限于本地產品,如今發達的物流運輸網絡改變這一局面,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特色產品都能送達人們手中。乘著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東風,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正豐富著中國人的年夜餐桌。
年俗與時俱進,是經濟社會的變遷躍升;年味歷久彌新,是民族文化的接續傳承。億萬華夏兒女共歡慶第一個“非遺版”春節,古老優良傳統與現代蓬勃活力相交融,勾勒出一幅獨具特色的新春圖景。(宋子節、肖聰聰、實習生賈宇軒)
編輯:王宇
1月23日,新疆科協第九屆委員會常委、委員科普能力提升培訓班在新疆科協會堂舉辦。此次培訓特邀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廣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新長,以“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與展望”為題,為新疆科協第九屆委員會常委、委員做科普專題講座。 在講座中,張新長結合當前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實際情況,從多個角度剖析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現狀、發展趨勢以及面臨的挑戰。他首先介紹了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的概念,強調了科技創新在引領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隨后,他闡述了... [閱讀]
1月21日,“科普之光——《科普法》開啟新篇章”網絡直播活動在京舉辦。科普中國、中國科協之聲、“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學校共青團視頻號、中國科技網、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央視網等多個主流媒體及網絡平臺進行同步線上直播。 本次活動通過“點亮、啟迪、齊飛、匯聚”四個篇章,宣傳貫徹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以下簡稱《科普法》)。在每個篇章設置“普法時刻”,叢... [閱讀]
1月15日,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以下簡稱“學會”)承擔的2024年度全國學會服務國家戰略專項“農業裝備技術路線圖”“中國智能農機裝備產業研究報告”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召開。學會理事長、農業裝備技術路線圖項目牽頭專家苑嚴偉出席會議,決策咨詢專家組專家,高校院所、協會、企業綜合專家,分技術召集人和骨干專家等50余人參加會議。 會議對兩個項目立項背景、實施方案和整體工作思路進行了詳細匯報,明確了項目研究目標、研... [閱讀]
1月11—12日,2025第五屆空天安全會議在哈爾濱舉辦。本屆會議由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主辦,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空天安全平行系統專業委員會、松江實驗室(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微小型航天器快速設計與智能集群全國重點實驗室聯合承辦,中國自動化學會系統復雜性專委會協辦。大會以“空天智能應用”為主題,采用大會特邀報告和分論壇專題學術報告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重點聚焦多領域技術交叉與綜合應用,圍繞我國深空...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