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臘月二十七,現在拜個早年其實都不算太早了,尤其是除夕不是三天后,而是后天,今年沒有大年三十,臘月二十九直接連著大年初一。不光今年沒有三十,連續五年都沒有,再有大年三十得是2030年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沒有大年三十,除夕的習俗會受影響嗎?
首先,臘月二十九三十、正月初一初二,都是指的農歷,農歷里的一個月,主要是用月亮的圓缺變化來定義的。古人把完全看不見月亮的那一天定為農歷初一,稱之為“朔”,到了十五左右滿月的那天稱之為“望”,一朔一望再到下一朔,就是農歷完整的一個月。
可是,太陽地球月亮的相對運動不是手表的時針分針秒針,不可能都湊出人為定義的整數來,現代天文學早算出來,一整個月相的變化周期大約是29.5306天,也就是大約29天12小時44分鐘,可是人在實際的生產生活當中,不可能說剛到中午12時44分就集體給日歷翻一篇,中午沒法強行變成第二天。所以,農歷的一個月,只能是要么29天,也就是小月;要么30天,也就是大月。大小月,并不是一大一小有規律的排列,需要經過精確的計算來決定,如果臘月趕上小月,那就是29天,沒有大年三十。雖然連續五年沒有三十并不是特別常見,但也是正常現象。
這其實也回答了開頭提出的第二個問題,農歷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至于說除夕是臘月二十九,到底是按二十九的習俗過,還是按除夕的習俗過,其實也完全不是問題。
“二十九,蒸饅頭”,北方蒸饅頭蒸豆包,南方蒸年糕;“臘月二十九,提壺去打酒”,不但要準備年夜飯上的酒,更要用酒去祭祀祖先。
小提示: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成年人一天攝入酒精不要超過15克,小罐啤酒別超過兩罐,高度白酒別超過半兩。
按照這些臘月二十九的民俗去過,一點問題都沒有,同時還不會把除夕的正事給忘了,團圓、祭祖、守歲、掛燈籠、貼春聯、吃年夜飯,都少不了。
所以,不論您是已經到家了,還是正在回家路上,或者是仍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只為了讓更多人能順順利利開開心心回家團圓,此刻也并不用太在意除夕是二十九還是三十,大家心中只有辭舊迎新的喜悅、祈福納祥的期待和萬家團圓的家國情懷。
編輯:王宇
1月21日,“科普之光——《科普法》開啟新篇章”網絡直播活動在京舉辦。科普中國、中國科協之聲、“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學校共青團視頻號、中國科技網、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央視網等多個主流媒體及網絡平臺進行同步線上直播。 本次活動通過“點亮、啟迪、齊飛、匯聚”四個篇章,宣傳貫徹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以下簡稱《科普法》)。在每個篇章設置“普法時刻”,叢... [閱讀]
1月15日,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以下簡稱“學會”)承擔的2024年度全國學會服務國家戰略專項“農業裝備技術路線圖”“中國智能農機裝備產業研究報告”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召開。學會理事長、農業裝備技術路線圖項目牽頭專家苑嚴偉出席會議,決策咨詢專家組專家,高校院所、協會、企業綜合專家,分技術召集人和骨干專家等50余人參加會議。 會議對兩個項目立項背景、實施方案和整體工作思路進行了詳細匯報,明確了項目研究目標、研... [閱讀]
1月11—12日,2025第五屆空天安全會議在哈爾濱舉辦。本屆會議由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主辦,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空天安全平行系統專業委員會、松江實驗室(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微小型航天器快速設計與智能集群全國重點實驗室聯合承辦,中國自動化學會系統復雜性專委會協辦。大會以“空天智能應用”為主題,采用大會特邀報告和分論壇專題學術報告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重點聚焦多領域技術交叉與綜合應用,圍繞我國深空... [閱讀]
1月12日下午,新疆科協主辦的新疆“眼界”講堂2025年第一期拉開帷幕。本期講堂特邀解放軍總醫院原藥品保障中心主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常務理事孫艷,以“科學用藥關愛健康——這樣用藥更安全”為題,為新疆醫科大學的百名研究生帶來了一場在線專題報告。 孫艷結合經驗和專業知識,講解了如何科學用藥,隨后還與學生們進行了互動交流。本次講堂既對用藥趨勢進行了剖析,同時還分享了實際經驗,提高新疆在校醫學生臨床合理用藥的學術理論知識,...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