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2日電 題:從2025年地方兩會看老百姓“錢袋子”新變化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連日來,全國31個省區市陸續召開地方兩會,經濟增長、收入、消費、鄉村振興等與老百姓“錢袋子”息息相關的政策安排新鮮出爐。2025年,老百姓在家庭收支方面將有哪些實惠和變化?
穩增長:明確發展目標 提出切實舉措
為鞏固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多地定下積極增長目標。
不少地方將2025年的經濟增速定在了5%左右或以上。北京、廣東等地明確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浙江、湖南、吉林等地將這一目標定為5.5%左右,福建則將這一目標設為5.0%至5.5%;湖北、內蒙古、新疆的經濟增速目標達到了6%左右,海南為6%以上。
為此,浙江省明確,深入實施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工程;安排重大項目1000個以上,完成年度投資1萬億元以上。北京將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重大項目總投資不低于2000億元。廣東省提出,促進外貿提質發展,支持企業搶抓訂單,擴大電子信息、智能家電、電動汽車等產品出口;推動廣交會、高交會、中博會等創新發展,辦好“粵貿全球”展會;支持外貿企業做強做優,培育一批本土供應鏈企業、港口物流企業、國際分銷商和代理商。
外貿在穩增長中發揮重要作用。廣東省政協委員、民建廣東省委會副主委陳伶俐建議,為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加大對海外倉企業支持力度,完善海外綜合服務體系。培育外貿新質生產力,推動外貿拳頭產品矩陣從“新三樣”向“新多樣”邁進。
促增收: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
老百姓“錢袋子”鼓起來,收入增速能有多少?各地錨定經濟增長目標,紛紛定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或高于經濟增速的目標。
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促進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吉林省提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長速度;實施農民工資性收入提升行動,工資性收入提高20%以上。海南省明確,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5%左右、7.5%左右。
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多次出現在今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北京將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廣東、廣西、山西等地都提到,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廣西在此基礎上還明確要完善勞動者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海南省政協常委、海南省農業交流協會主席周大衛說,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居民收入增速,體現了“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應該通過二次分配,促進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協調增長。
甘肅省人大代表、甘肅省民政廳廳長茍保平說,確保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需要不斷強化中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救助幫扶,形成多層次、差異化、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大力度增進群眾福祉。
擴消費:“兩新”政策擴圍升級 受益面還將擴大
2024年,隨著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實施,越來越多優質消費品走進千家萬戶,讓實實在在的優惠落入老百姓口袋中。今年,“兩新”政策有何走向?
河北省提出,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促進汽車、家電、住房等大宗消費。浙江省明確,持續推進汽車、手機、家電家居、電動自行車等消費品以舊換新和醫療設備、電梯等設備更新,優化政策設計、補貼程序、兌付方式,擴大政策受益面。江蘇省也將加力擴圍落實“兩新”政策、優化補貼方式。湖南省推進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持續實施“以舊換新”等系列促消費活動。
不僅如此,新型消費、高品質消費也將豐富居民消費體驗。天津市明確,促進文旅、健康、養老、銀發、托育、家政等服務消費,拓展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北京市提出,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促進新能源車、數碼產品等綠色、信息消費;增加生育養老、美麗健康等高品質服務消費供給。
海南省政協委員范高滿說,培育壯大新型消費,除了舉辦一些大型活動外,還要注重研究出臺系列配套政策,吸引更多消費,帶動服務業提質升級和居民就業增收。
促振興: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2025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各地紛紛明確促振興的新舉措。
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創建“千萬工程”示范村500個。江西省將深化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
新疆提出,深入挖掘鄉村特色資源,實施品牌戰略,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湖南提出,推動農民增收共富,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云南也提到,實施新一輪促農增收三年行動,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保持在320萬人以上。
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省龍山縣縣長周勝益表示,將積極探索低收入群體分層分類幫扶機制;對于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群體,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基礎上,通過發展特色產業、開展技能培訓、組織轉移就業等方式,增強“造血”能力;對于沒有勞動能力的,通過綜合性社會保障兜底,確保基本生活無憂。
編輯:王宇
1月15日,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以下簡稱“學會”)承擔的2024年度全國學會服務國家戰略專項“農業裝備技術路線圖”“中國智能農機裝備產業研究報告”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召開。學會理事長、農業裝備技術路線圖項目牽頭專家苑嚴偉出席會議,決策咨詢專家組專家,高校院所、協會、企業綜合專家,分技術召集人和骨干專家等50余人參加會議。 會議對兩個項目立項背景、實施方案和整體工作思路進行了詳細匯報,明確了項目研究目標、研... [閱讀]
1月11—12日,2025第五屆空天安全會議在哈爾濱舉辦。本屆會議由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主辦,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空天安全平行系統專業委員會、松江實驗室(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微小型航天器快速設計與智能集群全國重點實驗室聯合承辦,中國自動化學會系統復雜性專委會協辦。大會以“空天智能應用”為主題,采用大會特邀報告和分論壇專題學術報告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重點聚焦多領域技術交叉與綜合應用,圍繞我國深空... [閱讀]
1月12日下午,新疆科協主辦的新疆“眼界”講堂2025年第一期拉開帷幕。本期講堂特邀解放軍總醫院原藥品保障中心主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常務理事孫艷,以“科學用藥關愛健康——這樣用藥更安全”為題,為新疆醫科大學的百名研究生帶來了一場在線專題報告。 孫艷結合經驗和專業知識,講解了如何科學用藥,隨后還與學生們進行了互動交流。本次講堂既對用藥趨勢進行了剖析,同時還分享了實際經驗,提高新疆在校醫學生臨床合理用藥的學術理論知識,... [閱讀]
1月12日,中國營養學會與IMR出版社在京舉辦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Vitamin and Nutrition Research(以下簡稱“IJVNR期刊”)期刊戰略合作及學科發展研討會。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主席楊月欣,IMR出版社社長朱迪豐,中國營養學會、IMR出版社有關負責人和期刊負責人,以及新華社、中國日報、科技日報、健康報、生命時報、新華網、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等媒體共同出席了研討會。 IJVNR期刊執行編輯經理...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