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蘭德瓦瑟河畔,達沃斯小鎮銀裝素裹。1月20日至24日,被譽為“世界經濟風向標”的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年會將在這里舉行。
2017年以來,習近平主席三次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活動并發表重要演講,發出了支持經濟全球化、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共創美好世界的最強音。當前,世界經濟正在緩慢復蘇,但也面臨不少挑戰。來自世界不同地區、國家的各界人士將圍繞年會主題“智能時代的合作”,共同探討加強合作之道,探尋未來發展機遇。各方期待,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將繼續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促進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正能量。
“面對種種挑戰,中國總能發揮智慧積極應對”
聯合國本月初發布《2025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預測2025年世界經濟將增長2.8%,與2024年持平。報告說,盡管全球經濟展現出一定韌性,經受住了一系列相互疊加的沖擊,但受投資疲軟、生產率增長乏力等影響,全球經濟增長仍低于新冠疫情前3.2%的平均水平。
世界經濟論壇近日發表《2025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全球格局日益分化,升級的地緣政治、環境、社會和技術挑戰正威脅著穩定與進步。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米雷克·杜謝克認為,全球領導人面臨著一個至關重要的選擇:是致力于促進合作、增強韌性,還是任由不穩定局勢持續加劇,“這一抉擇的利害關系,可謂前所未有”。
廓清世界經濟發展的迷霧,需要思想的指引。
“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回避不了的。”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強調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正確的選擇是,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面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堅定擴大高水平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努力讓經濟全球化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
“世界上的問題錯綜復雜,解決問題的出路是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21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發表題為《讓多邊主義的火炬照亮人類前行之路》特別致辭,呼吁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同舟共濟、團結合作,共創美好的未來。
“大江奔騰向海,總會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擋不了大江東去。動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強大。”2022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上發表題為《堅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創后疫情時代美好世界》的演講,強調世界各國要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堅持拆墻而不筑墻、開放而不隔絕、融合而不脫鉤,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深邃思想穿云破霧,中國的經濟全球化主張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達沃斯激蕩起加強團結合作、共促全球發展的共識。“面對種種挑戰,中國總能發揮智慧積極應對。”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董事會主席施瓦布表示。
當前,經濟全球化動力和阻力膠著,但動力仍然勝過阻力。中國呼吁各方攜手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更好惠及不同國家、不同群體。破解“世界之問”的中國方案收獲了越來越多的共鳴。意大利金磚國家研究會副主席亞歷山德羅·比安奇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智慧與方案成為指引世界穩定前行的一盞明燈,成為完善全球治理、凝聚團結共識的重要力量。
“中國的成功可以為全球經濟提供穩定的力量”
2024年,按不變價格計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5.0%。中國經濟頂住壓力,交出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答卷,繼續展現強勁韌性和活力,提振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信心。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直言:“我看好中國經濟前景。中國采取刺激內需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振經濟,政府擁有充足的政策工具箱應對各類挑戰。”
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貢獻率基本在30%左右,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源。世界銀行的最新報告認為,中國經濟正維持強勁增長勢頭,而宏觀政策發力將進一步提振經濟。韌性來源于中國經濟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良好穩固的基本面。中國產業體系完備,經營主體類型多樣,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強,居民儲蓄率高、適應經濟波動的能力也較強,讓中國擁有強大的抗風險能力。
2024年12月,來華出席“1+10”對話會的主要國際經濟組織負責人高度評價中國經濟發展成就,看好中國發展前景,并表示世界各國將目光投向中國,希望并相信中國將繼續發揮世界經濟增長重要引擎作用。
今年1月14日,世界經濟論壇宣布17家創新制造企業加入全球燈塔網絡,其中8家企業或工廠位于中國,意味著中國在生產效率、供應鏈韌性、可持續創新等方面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在湖北的一座新能源汽車總裝車間,實時更新的數字屏幕和來回穿梭的自動化車門輸送線等給人“未來世界”之感。約旦駐華大使侯賽尼和一同到訪的各國駐華使節紛紛拍照留念,他說:“我在這里看到了中國制造的高品質,供應鏈的可靠性,未來服務的可持續性。”
面對開放與封閉的博弈,中國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對聯合國統計分組中幾乎全部國家和地區都有進出口記錄,對160多個伙伴實現進出口增長,是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2024年12月1日,中國給予所有已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帶動當月自相關國家進口增長18.1%,較前11個月加快5.8個百分點,充分證明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巨大,能夠為更多國家帶來廣闊機遇。
“中國的成功可以為全球經濟提供穩定的力量。”《巴基斯坦觀察家報》網站刊文指出,中國的發展軌跡不僅事關中國經濟復蘇,也是全球經濟企穩的潛在催化劑。
“只有加強合作、共同行動才是全球發展的正確答案”
“中國古人講‘同舟共濟’,現在國際社會則需要‘同球共濟’。”習近平主席的重要判斷,蘊含著破解時代之問的深邃智慧。
世界經濟論壇日前發布年度旗艦報告《全球合作晴雨表》,強調技術變革尤其是前沿技術在推動全球合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國始終堅持開放包容的科技合作,和各國共享科技創新成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中國衛星導航、5G、電商等發展經驗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向全球;成熟的電動汽車、光伏等技術為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呼吁加強人工智能國際治理和合作,確保人工智能向善、造福全人類……
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一帶一路”地區研究中心主任卡塔琳娜·扎基奇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將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支撐。中國還積極與全球南方國家開展創新合作、共享發展成果,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可持續增長創造更多機遇。”
從引領全球南方國家團結合作、共同邁向現代化,到在多邊貿易談判和氣候變化問題談判中發揮更重要作用,中國成為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中國是一個言出必行的國家。觀察中國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與秘魯等拉美國家的合作足跡,不僅涉及多領域,而且取得了顯著成效。”秘魯前總統弗朗西斯科·薩加斯蒂對本報記者表示,“從秘中合作來看,只有加強合作、共同行動才是全球發展的正確答案。”
哥斯達黎加前總統卡洛斯·阿爾瓦拉多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堅定維護多邊主義,積極推動全球合作,攜手各國共同發展,將為更好應對全球挑戰、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發揮建設性作用。
在白雪皚皚的達沃斯,國際社會期待各方“同球共濟”、共渡難關,攜手走向通往春暖花開之路。面對世界變亂交織,中國有信心迎接挑戰,并愿意同各國一道,做友好合作的踐行者、文明互鑒的推動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參與者,共同開創世界的美好未來。
(本報瑞士達沃斯1月19日電)
編輯:王宇
1月10日,福建省科協在福州舉辦馬軍院士團隊綠色科技成果推介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馬軍,院士團隊成員、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中歐膜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張瑛潔出席。福建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游建勝出席并致辭,省科協副主席蔣柱武主持活動。 活動中,馬軍作題為“面向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城鄉綠色低碳技術研究與實踐”的主旨報告,針對我國碳... [閱讀]
1月9日,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在京會見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主席維斯特勒和德國國家科學院院長豪格一行,就推動中德科技人文交流合作深入交換意見。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兼國際合作部部長羅暉陪同會見。 萬鋼對維斯特勒及豪格一行來訪表示歡迎。他介紹了中國在推動經濟社會低碳綠色轉型、新能源汽車發展、鼓勵創新創業、推動開放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和實踐。他指出,中國科協作為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積極促進學術交流,開展高質量科普服務,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希望未來進一步推動中德兩國科技組織和科學家之間的... [閱讀]
12月23日,“殊方同致 數鑄文明”展覽啟幕暨“劉徽星”命名儀式活動在中國科學技術館成功舉辦。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進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政府黨組成員、山東省科協主席凌文,中國科協、中國科技館、山東省科協、濱州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等主辦單位代表,各鳴謝單位代表,以及科學家、科技工作者、科普同仁和高校師生代表等出席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度挖掘中國科學文化內涵,彰顯數學在塑造... [閱讀]
近日,浙江在滬院士之家與烏鎮院士之家聯動,在浙江桐鄉舉辦了為期兩天的上海智能汽車專家企業行交流活動。 此次活動邀請了同濟大學智能汽車相關領域的頂尖專家團隊和上海智能汽車企業對浙江雙環傳動、鑫可傳動、阿波羅智行科技等桐鄉企業進行走訪,并為企業提供了精準的技術支持和戰略建議。 12月10日,由浙江在滬院士之家、同濟大學智能汽車研究所、中共桐鄉市委組織部(人才辦)、桐鄉市科協、桐鄉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嘉興市人民政府駐上海聯絡處桐鄉市工作部主辦,烏鎮·院士...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