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江沿線鐵路到新能源配套儲能,再到新建本科大學,元旦前后,一批交通、能源、民生等領域重大工程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推進,為持續(xù)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蓄勢賦能。
2024年12月31日,四川省新建本科大學——廣安理工學院項目建設全面完成底板施工。目前,該項目19棟建筑均已完成地基基礎工程并進入主體施工階段,整體進度實現預期目標并適度超前。
廣安理工學院項目是四川省2025年810個省重點項目和納入國家“十四五”規(guī)劃的102項重大工程項目之一。該學院是廣安市首個省屬公辦全日制本科高校。“我們要在320天有效工期內完成全過程建設任務。”中建三局廣安理工學院項目負責人介紹,為確保各節(jié)點如期達成,項目團隊緊盯關鍵線路與節(jié)點,發(fā)揮全產業(yè)供應鏈優(yōu)勢,穩(wěn)步推進建設任務。
2025年是“十四五”規(guī)劃收官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放在2025年九大任務之首,強調“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相比,我國內需不足,消費率較低,這些是差距也是潛力,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政策發(fā)力的重要方向。”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近日撰文表示。
重大項目投資額度大、關聯度高、產業(yè)鏈條長,是擴大有效投資、全方位擴內需的關鍵舉措。2024年前11個月,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6.8%,增速比全部投資高3.5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3.7個百分點。元旦前后,各地加快推動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推動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2024年12月31日,滬渝蓉沿江高鐵宜昌至涪陵段(下稱“沿江高鐵宜涪段”)開工。沿江高鐵宜涪段在涪陵北站與在建的重慶至萬州高鐵連接,并通過聯絡線與鄭州至重慶高鐵互聯互通,路網地位十分重要。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川渝地區(qū)與華中地區(qū)的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新通道,極大便利沿線人民群眾出行,完善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
近日,國內最大的電化學儲能項目——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配套新能源儲能項目在慶陽市環(huán)縣開工。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國家“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和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規(guī)劃確定實施的重大工程之一。該配套新能源儲能項目計劃2025上半年與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同步建成投產,建成后年消納新能源電量約8.4億千瓦時,最大可滿足48萬戶居民一天的用電需求。
項目建設加快腳步,資金保障也“趕前抓早”,為全年投資下好“先手棋”。記者了解到,2025年“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已提前下達,將安排1159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121個項目建設。此外,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5年還將進一步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力度,著力支持一批基礎性、公益性、長遠性的重大項目,適當提高中央預算內投資對地方項目的支持比例,發(fā)揮對社會資本的引導帶動作用,切實擴大有效益的投資。
“政策面要求全方位擴大內需、提高投資收益,預計2025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穩(wěn)中有升,較2024年小幅加快,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也會有所增強。”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說。
“2025年,要繼續(xù)支持重要基建,向新型城鎮(zhèn)化、新基建等領域傾斜,惠長遠增后勁。”在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袁海霞看來,我國廣義基建仍有較大空間,經濟轉型發(fā)展中的重點領域仍需加大支持。同時,傳統基建領域存在的區(qū)域發(fā)展不均衡、城市更新建設不充分的情況,例如地下管廊等,需加力補短板。此外,還需繼續(xù)支持“十四五”規(guī)劃目標、“兩重”等重要領域建設,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要保障。(記者 汪子旭)
編輯:王宇
12月28日,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第二次理事會議暨第三十次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出席并主持會議,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總部黨委書記陳英作2024年度學會工作報告、財務工作報告。學會理事、監(jiān)事,分支機構主任委員、總干事和?。▍^(qū))市電子學會理事長、秘書長以及學會總部有關同志300余人出席會議。 會議選舉增補王海波、李立功為學會副理事長、理事會學會黨委委員。選舉增補姜青松為學會理事,同意彭志輝辭去學會理事。 會議表彰了學會2024年度&ldquo... [閱讀]
近日,2024中國人工智能數字創(chuàng)新大會(CAIDIC 2024)在浙江省溫州市召開。大會以會展融合的形式展開,圍繞“智能機器人、智能穿戴、智能安防、智慧醫(yī)療”等溫州四大核心產業(yè)和“產業(yè)創(chuàng)新、城市更新“兩大發(fā)展目標,還同步進行了4個主題報告、6場專題智享會、1場智能交互體驗展。來自全國多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yè)的專家學者,共同交流學術觀點和實踐經驗,探索產業(yè)趨勢和合作機遇,吸引了線下線上超223萬人次參會。 大會現場為鹿城入選浙江省通用人工智... [閱讀]
12月23日,2024中國科協海智青年科技志愿服務冬令營在海南省海口市和廣東省廣州市分別舉行開營儀式,來自16個國家的50名華裔科技青年參加此次活動。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省政協副主席、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出席活動并致辭,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兼國際合作部部長羅暉視頻致辭。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相關負責人主持開營儀式。 在海南,營員們了解海南自貿港從蓬勃興起正當時到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以來的進展成效,聆聽了“落實聯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的中國實踐”生動介紹;在廣州,營員們感受了廣州... [閱讀]
12月20日,第八十五期“科普中原說”舉辦。河南省科協、河南工程學院相關負責人出席活動并致辭。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wèi)林以“紡織服裝品牌建設中的科技力量”為題作主旨報告。他從紡織產業(yè)鏈的技術創(chuàng)新與品牌建設,科技成果及相關品牌的合作案例,標準創(chuàng)新及牽引促進品牌建設升級三個方面,對品牌建設中的科技力量進行了闡述。他指出,纖維創(chuàng)新與性能的挖掘,是促進品牌建設的基礎;紡紗技術進步與紗線結構創(chuàng)新,推動品牌發(fā)展;制造...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