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2024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致賀信。當日,2024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開幕,來自政界、戰略界、企業界、學界以及有關智庫的600多位中外嘉賓齊聚一堂,圍繞“將改革進行到底——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發展新機遇”這一主題開展對話交流,共商發展大計。
習近平主席的賀信在與會嘉賓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賀信深刻闡明了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改革開放不僅發展了中國,也造福了世界,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歷程。期待各方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創和平繁榮美好的未來。
“推動經濟全球化進入更加普惠包容的階段”
習近平主席指出,讀懂中國,需要讀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今天的中國正在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積極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
“習近平主席的賀信深刻把握歷史大趨勢和時代潮流,彰顯了戰略視野和責任擔當,讓我們備受鼓舞、倍感振奮,為辦好這次會議以及各方更好讀懂中國、讀懂世界指明了方向。”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創始會長、學術委員會主席鄭必堅表示,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三中全會彰顯了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唯有讀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讀懂中國式現代化,才能讀懂中國究竟能給世界帶來什么樣的新機遇。
“中國的發展是前所未有的,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如此。”比利時前首相伊夫·萊特姆說,相互理解與信任是合作的基礎。中國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致力于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對話機會,凝聚更多合作共識。當今世界面臨諸多挑戰,需要所有國家通力合作、共同行動。
奧地利前總理沃爾夫岡·許塞爾表示:“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決心不變,將推動經濟全球化進入更加普惠包容的階段。各國也需要共同努力,確保全球供應鏈穩定,促進創新發展,共享經濟增長紅利。”
黎巴嫩前總理哈桑·迪亞卜說,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為世界創造了很多合作機會。中國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將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更強勁的動能。
“中國追求的不是獨善其身的現代化”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既能滿足14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將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埃塞俄比亞前總統穆拉圖·特肖梅是一位“中國通”,為兩國關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表示,幾十年來,中國取得了非凡的發展成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中國的政策、倡議和發展方向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中國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促進了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習近平主席強調“現代化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國都不能掉隊”,這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宣示。
巴基斯坦前總理阿巴西表示,中國取得了史無前例的經濟成就,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不僅增進了中國人民福祉,也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作出貢獻。“中國追求的不是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阿巴西說,從改善基建狀況到促進貿易往來,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績單亮眼。中國還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更多惠及全球南方,促進全球合作與包容發展。
“習近平主席的賀信催人奮進。讀懂中國,要讀懂中國的改革開放,讀懂中國式現代化,讀懂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偉大變革實踐。”明陽新能源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傳衛說,得益于中國堅定不移推動改革開放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明陽集團等許多中國企業發展壯大并走向世界,以實實在在的合作成果造福世界人民。
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毛艷華曾多次參加“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向各方介紹粵港澳大灣區深化改革開放的成就。他認為,各國都致力于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探索適合本國現代化發展的路徑。今年會議主題聚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國式現代化機遇這一重大議題,正當其時。
“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不懈努力”
習近平主席強調,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各國既面臨新的風險和考驗,同時也擁有新的發展機遇和進步前景。中國期待同各國攜手創造有利發展的環境和條件,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推動實現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各國現代化,譜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
“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將為中國發展開辟廣闊前景,為世界發展帶來新機遇。”外交部部長助理苗得雨表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邁向現代化的中國,將始終在大變局中發揮和平、發展、開放、進步的建設性作用,同各國人民一道,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懈努力。
俄羅斯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發展與支持基金會董事會主席安德烈·貝斯特里茨基認為,中國的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因此中國社會展現出強大的凝聚力。一直以來,中國積極提供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國際公共產品,加強在金磚、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框架內的合作,為國際社會搭建了一系列平等、開放、包容的合作平臺。“中國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不懈努力,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進步力量。”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中國經濟正在向創新型經濟、知識型經濟轉型,這對中國來說意義重大。世界發展歷程證明了“歷史終結論”的破產,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都要通過改革來解決目前面臨的問題,一起創造更加美好的前景。
穆拉圖表示,中國式現代化可以為很多發展中國家提供借鑒。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1年多來,帶來了全球共享的紅利和機遇。隨著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建設一個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愿景終將實現。
(本報記者程遠州參與采寫)
11月26日,由吉林省科協主辦,吉林市科協、東北電力大學、吉林省院士專家聯合會承辦的第十三屆吉林省科協年會主場活動在吉林市舉辦。本屆年會以“科技賦能新質生產力,創新領航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省科協名譽主席李玉出席并作主旨報告。吉林省科協,吉林市委、市政府,東北電力大學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 吉林省科協負責人發表致辭。吉林市委相關負責人發表講話。東北電力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東北電力大學發展建設情況。 開幕式上,韓宇鴻、付彥平分別代表吉林省科協... [閱讀]
11月22日上午,第二屆青年科學家創新發展大會在國家超算濟南中心開幕。本次大會以“傳承·合作·成長”為主題,旨在促進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發展,構建青年科技人才集聚平臺。大會由山東省科協、山東省青年聯合會指導,濟南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支持,山東省青年科學家協會、濟南市科協聯合主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首席專家趙振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首席科學家王國法;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科協副主席包振民;中國科... [閱讀]
11月23日,紀念中國氣象學會成立100周年暨氣象科技現代化研討會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國內外專家學者齊聚青島,共同回顧學會百年歷程。 1924年10月10日,先驅者以“科學救國”為己任,開啟了“謀氣象學術之進步與測候事業之發展”的征程,積極推動學科發展、學術交流、普及科學知識、創辦核心期刊、培養行業人才等,目前擁有近150家單位會員,4萬余名會員,設有38個專業委員會和6個工作委員會,基本實現了氣象行業主要單位和學科領域全覆蓋。 中... [閱讀]
11月15日,第62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在重慶開幕。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原黨組成員林蕙青,重慶市副市長馬震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本屆高博會展覽展示面積近12萬平米,參展企業近700家,展位數3200個,參會企業5000家,參會院校1000余所,參會高校領導1500余名,參會院士近10名,線下參會觀眾5萬余人。展覽展示部分由專項展區和特色展區兩部分組成。專項展區分為實驗室及科研儀器設備展區、信息化及智慧教育展區、實訓及機電展區、醫學教育及健康展區、后勤及平安校園展區、體育設施及用品展...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