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 題:擴大免簽成中國不斷擴大開放“政策名片”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任沁沁、徐壯、魏夢佳
日前,我國宣布擴大免簽最新政策,新增9國入境免簽。至此,入境免簽增加至38國。同時,免簽停留期限自現行15日延長至30日。
免簽政策紅利進一步釋放,成為外國游客來華旅游的“流量密碼”、中國不斷擴大開放的“政策名片”。
免簽國家范圍持續擴大
為進一步便利中外人員往來,中國決定擴大免簽國家范圍,自2024年11月30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對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克羅地亞、黑山、北馬其頓、馬耳他、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日本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
中國還決定進一步優化免簽政策,將交流訪問納入免簽入境事由,將免簽停留期限自現行15日延長至30日。自2024年11月30日起,包括上述9國在內的38個免簽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來華經商、旅游觀光、探親訪友、交流訪問、過境不超過30天,可免辦簽證入境。
優化免簽政策的消息公布后,很快,在攜程海外平臺歐洲站點、日本站點,中國相關目的地搜索熱度環比分別增長65%、112%。尤其,從日本多地直飛國內目的地的航班熱度大漲。
北馬其頓媒體刊文說,中國是世界最迷人的目的地之一,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現代經濟進步而聞名。克羅地亞日報網以“中國給克羅地亞公民帶來好消息”為題報道了免簽消息。
外交部領事司負責人童學軍在11月22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一年以來,中國同新加坡、泰國等6個國家簽署互免簽證協定,目前已同25個國家實現了全面互免。截至目前,同157個國家和地區締結了涵蓋不同護照種類的互免簽證協定。
國家移民管理局多批次優化實施過境免簽、區域性入境免簽、口岸簽證等政策,讓外國人“方便來”“多樣來”“引進來”。外國人可利用72/144小時過境免簽、外國旅游團乘坐郵輪入境免簽、59國入境海南免簽等來華旅游或開展商務活動。
我國還推動駐外使領館全面取消簽證預約制度,進一步擴大免采指紋范圍,優化簡化簽證申請表,降低簽證費,讓外籍人士來華簽證手續更加便捷、來華成本進一步降低。
免簽政策紅利進一步釋放
11月22日17時30分,吉隆坡-南寧AK168次航班抵達,140名旅客中,馬來西亞籍旅客占了三分之二。馬來西亞何氏總會永久榮譽顧問拿督何書新帶著19位朋友入境,“來中國‘尋根’,探親訪友、聯絡宗誼”。據廣西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統計,今年以來,約3萬名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旅客從南寧口岸免簽入境。
截至11月24日,北京大興機場邊檢站受理簽發144小時臨時入境許可量為去年同期的5倍,超過3萬名外籍人員享受到過境免簽便利措施。大興機場邊檢站選派精通外語的移民管理警察靠前服務,確保通關高效順暢。
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統計,今年第三季度,外國人入境818.6萬人次,同比上升48.8%;其中,通過免簽入境488.5萬人次,同比上升78.6%。
5月以來,歐美國家人員適用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來華數量大幅增長。許多海外自媒體博主紛紛點贊中國高效便捷的入境政策,驚嘆中國經濟發展、社會安定、交通便捷、網絡便利、風物美好,成為向國際社會宣介中國的“外來粉”。
日前在上海舉行的2024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上,多名外國旅行商高度評價中國免簽政策。“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大事,訂單數據相比去年翻了一番。”德國旅行商克勞斯·彼得·貝茨說。澳大利亞旅行商萊德感受到“中國正以開放的姿態,迎接各國賓客”。法國旅行商阿麗斯·馬賽表示,正積極拓展中國市場,期待將更多旅游團隊帶到這個活力市場。
攜程平臺上,今年1至10月入境游訂單同比增長約2倍。中國旅游研究院副院長唐曉云認為,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預計2024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次有望恢復到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
“中國通過一系列主動的對外開放措施,持續向國際社會展現自信開放包容的國家形象。”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王磊認為,免簽政策促進了相關國家與中國經濟互聯互通,帶動了中外經貿、文化、教育、旅游等更廣泛領域合作,有利于全球經濟增長與產業發展。
持續疏通來華卡點堵點
“希望過境免簽時長增加,游玩更解渴”“中國地域遼闊,還有不少令人神往的城市沒被納入免簽范圍”“希望有更多醒目的外文標識”“手機支付、門票預約可否更便利”……一系列入境便利化舉措落地見效的同時,記者也了解到外國人對“中國游”的一些新期待。
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國際航班客運規模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1.7%。旅游從業者希望,加快恢復國際航班、航線,降低出行成本。
公安部、國家移民管理局會同人民銀行、文化和旅游部等相關部門綜合施策,持續暢通外籍人員來華卡點堵點,進一步提升金融支付、住宿交通、景區預約、網絡通訊等服務便利化水平。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經各方共同努力,目前來華人員可靈活選擇多樣化支付方式。據主要銀行卡組織統計,2024年10月,境外銀行卡線下交易筆數、交易金額分別較2月增長184%、150%。今年10月,超293萬入境人員使用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2月的3倍。
“免簽還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將其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統籌規劃,把商務、文化、旅游、交通、教育、發改等多部門納入,推動實現更高水平、更大范圍對外開放。”王磊說。
國家移民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優化完善過境免簽等政策措施,擴大活動范圍、增加聯動區域、優化開放布局,進一步提高政策含金量、吸引力,積極會同有關部門提升外國人來華在華的便利度。
“我們將持續為大家創造更多有利條件,進一步優化免簽政策,讓更多的外國朋友來中國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中華之美。”童學軍說。
11月23日,紀念中國氣象學會成立100周年暨氣象科技現代化研討會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國內外專家學者齊聚青島,共同回顧學會百年歷程。 1924年10月10日,先驅者以“科學救國”為己任,開啟了“謀氣象學術之進步與測候事業之發展”的征程,積極推動學科發展、學術交流、普及科學知識、創辦核心期刊、培養行業人才等,目前擁有近150家單位會員,4萬余名會員,設有38個專業委員會和6個工作委員會,基本實現了氣象行業主要單位和學科領域全覆蓋。 中... [閱讀]
11月15日,第62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在重慶開幕。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原黨組成員林蕙青,重慶市副市長馬震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本屆高博會展覽展示面積近12萬平米,參展企業近700家,展位數3200個,參會企業5000家,參會院校1000余所,參會高校領導1500余名,參會院士近10名,線下參會觀眾5萬余人。展覽展示部分由專項展區和特色展區兩部分組成。專項展區分為實驗室及科研儀器設備展區、信息化及智慧教育展區、實訓及機電展區、醫學教育及健康展區、后勤及平安校園展區、體育設施及用品展... [閱讀]
11月15—16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大韓環境工學會共同主辦的2024中日韓青年低碳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遼寧省大連市召開。本屆論壇以“能源轉型與綠色創新,引領區域碳中和”為主題,來自中日韓生態環境領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的專家和青年學者約150人參加了論壇。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王金南,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理事森本茂雄,大韓環境工學會會長姜錫泰在開幕式上致辭。 ... [閱讀]
中國產經觀察消息:近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成功開幕,在巴庫,還必須通過最終敲定《巴黎協定》第六條以啟動國際碳市場并使其開始運轉,需要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取得進展,必須讓控溫目標保持可及,必須就適應指標達成一致,必須繼續推動“損失與損害”方面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新機制等。 蔣慶哲院長接受采訪時表示,國內碳市場擴容這是一個大趨勢,因為我們目前僅僅還在煤發電領域。從未來看的話,會有更多領域一定會覆蓋到,這也是我國應對全球碳市場的一個客觀需要。...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