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資 訊  >> 24小時新聞  >> 查看詳情

拉美企業積極參與進博會 合作是一場雙向奔赴

來源: 人民網   日期:2024-11-16 12:27:26  點擊:816 
分享:
跨越半個地球,飛行20多小時,從拉美到中國,從農場到展會,在日前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來自秘魯、巴西、尼加拉瓜、智利等拉美國家的展商跨越山海,帶著各國的特色產品亮相。秘魯的藜麥、巴西的咖啡、洪都拉斯的白蝦、尼加拉瓜的蜂蜜、智利的車厘子、厄瓜多爾的香蕉……進博會上的拉美“明星產品”,也是中國各大商超的熱銷之選。在拉美展商的話語中,中拉經貿合作的熱絡往來有了更加具體生動的景象。

  

  “相信中國顧客會喜歡”

  “來嘗嘗看,這是用巴西阿薩伊漿果凍干粉做的冰沙。”在第七屆進博會食品及農產品展區,亞馬孫巴西莓公司展臺的員工熱情介紹著他們的“當家”產品。一杯杯紫紅色的冰沙,吸引著來往觀眾駐足品嘗。

  “感覺怎么樣?你會喜歡的。吃它讓人更健康。”巴西展商、亞馬孫巴西莓公司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亞諾·佩魯佐·瓦卡羅熱情地向本報記者介紹起阿薩伊漿果——這是巴西亞馬孫地區特有的一種水果,也被叫作巴西莓,巴西人稱它是“超級水果”。“阿薩伊漿果有自己獨特的風味,富含抗氧化劑的同時糖分較少,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食品。我們知道它在中國很熱門。”克里斯蒂亞諾說。

  進博會上,像克里斯蒂亞諾一樣跨越萬里“赴約”的拉美展商還有很多。巴西木漿生產商書贊桉諾在進博會上發布新品,秘魯企業帶來的羊駝玩具、葡萄、芒果和咖啡受到追捧,十多家智利葡萄酒、新鮮水果、海產品企業共同亮相,全球首發的智利安第斯山脈高海拔地區雪山車厘子吸引關注……收獲訂單、開拓市場、洽談合作,熱鬧的進博會是中拉經貿合作的一個縮影。

  在秘魯展商、卡德亞爾工業和食品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加列戈斯·因奎爾圖帕·雷內·阿曼達的展臺,琳瑯滿目的藜麥加工食品擺滿展柜。麥片、餅干、各類沖劑……“這些東西夠做一頓‘速食’早餐啦。”阿曼達對這次參展的各類藜麥食品非常有信心。“這幾天來參觀的人好多,大家好熱情,現場品嘗之后都很喜歡我們的藜麥餅干。我們已經決定明年繼續來進博會啦,我想借助參展的機會,讓我們的藜麥產品更快地進入中國市場。”

  “相信中國顧客會喜歡”“我決定了要把產品引進中國市場”“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溝通”……在進博會拉美國家相關展臺,問起展商們為何到來、有何感想,他們不約而同地展現出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興趣。

  “合作是一場雙向奔赴”

  在西班牙語中,錢凱與上海發音相近。近年來,隨著錢凱港項目推進,當地媒體經常使用“從錢凱到上海”這一朗朗上口的短語,描述未來的中拉陸海新通道。錢凱港投入運營后,秘魯與中國之間的海運時間預計將大幅縮短,秘魯和周邊國家的產品將更順暢高效地運往中國和亞洲地區,大幅帶動拉美地區貨物貿易和港口經濟的發展。

  “錢凱港落成,能讓我們以更低的成本將產品運到中國。錢凱港和上海港雖然相隔半個地球,但是運輸越來越方便,經貿聯絡越來越緊密。”阿曼達說。

  開展3天,她的小本子里已經積累了10多家中國進口商及代理商的名片。盡管不懂中文,阿曼達仍能熟練地和中國客商交流:打開微信二維碼,掃碼添加好友,用軟件自帶的翻譯功能和對方溝通。

  目前,中國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第二大貿易伙伴和多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與5個地區國家簽署自貿協定,與22個國家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9月,中國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累計實施200余項基建項目。中拉經貿合作取得的豐碩成果,正惠及雙方人民。

  第一次來到中國的克里斯蒂亞諾為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和美麗城市景觀驚嘆,中國客商對阿薩伊漿果制品的喜愛,也讓他興奮不已。“目前我們的阿薩伊漿果相關制品已出口到全球數十個國家,許多中國年輕人已經是阿薩伊漿果制品的愛好者。”克里斯蒂亞諾說,“我們看到在中國市場推廣產品的巨大潛力,我們想在中國發現更多機遇、獲得更大發展。”

  “當前,中拉年貿易額近5000億美元,中拉經貿總體規模增長速度快,進入中國市場的拉美產品種類不斷豐富。中國需要拉美的產品,拉美企業渴望進入中國市場,中拉經貿合作是一場雙向奔赴。”上海大學特聘教授、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時學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到拉美去走走看看”

  據《2024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際貿易展望》報告預測,今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際貿易逐步復蘇,中國將是其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

  “中拉經貿合作的活力源泉之一,是雙方的利益融合度高,中拉經貿合作具有平等、互利、開放、創新、惠民的顯著特征。”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國際關系室主任、研究員周志偉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一方面,中國與拉美國家的經貿合作、投資合作實實在在促進了拉美多國的經濟增長、民生改善、就業增長;另一方面,隨著中國民眾對拉美國家的認知更加豐富全面,中國消費者對拉美產品的需求提升,拉美國家的農產品、礦產資源、手工藝品和技術產品豐富了中國市場。

  “我出生在秘魯馬丘比丘,那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是深受全球游客喜愛的著名景點。在中國我感受到中國朋友對我們的熱情、尊重和細致的幫助。我也希望更多中國朋友,不僅能品嘗秘魯的藜麥制品,也能親自到拉美去走走看看,到我的家鄉感受秘魯的悠久文化。”阿曼達說。

  拉美有句諺語,“真正的朋友能夠從世界的另一頭觸及你的心靈”。如今,中拉合作從經貿、金融、基建等傳統領域向能源、數字、航空航天等新興領域不斷拓展。中拉直航已成為“中拉空中絲綢之路”。中方還積極為拉方開展人力資源培訓,派遣醫療和農業專家組,推廣竹子、菌草等“小而美”民生項目,助力地區發展振興。中拉深度合作、攜手發展的進程還在不斷推進。

  “中拉經濟結構互補,這也意味著未來雙方經貿合作可持續性、可預期性強。目前,中國與拉美合作的方式更加多元,領域不斷拓展,深度不斷增加,可以預期未來中拉經貿合作仍將保持明顯的增長趨勢。隨著更多拉美商人來到中國,更多中國游客到訪拉美,更豐富的產品進入彼此市場,中拉經貿合作的活力將持續迸發。”周志偉說。

  (本報記者徐佩玉、廖睿靈參與采寫)

相關新聞

  • 蔣慶哲受邀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巴庫大會并接受了央視采訪 蔣慶哲受邀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巴庫大會并接受了央視采訪

    中國產經觀察消息:近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成功開幕,在巴庫,還必須通過最終敲定《巴黎協定》第六條以啟動國際碳市場并使其開始運轉,需要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取得進展,必須讓控溫目標保持可及,必須就適應指標達成一致,必須繼續推動“損失與損害”方面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新機制等。   蔣慶哲院長接受采訪時表示,國內碳市場擴容這是一個大趨勢,因為我們目前僅僅還在煤發電領域。從未來看的話,會有更多領域一定會覆蓋到,這也是我國應對全球碳市場的一個客觀需要。... [閱讀]

  • 中國照明學會八屆五次理事會在南昌召開 中國照明學會八屆五次理事會在南昌召開

    11月10日,中國照明學會八屆五次理事會在江西省南昌市召開。中國照明學會理事長劉正雷主持會議并作理事會工作報告。中國照明學會副理事長、監事長,以及第八屆理事會理事和代表130多人參加會議。 會議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舉鄭炳松同志為中國照明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秘書長。會議審議通過了八屆五次理事會工作報告,并增補、取消、調整了第八屆理事會部分常務理事和理事。 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照明學會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中國照明學會分支機構財務管理制度》《中國照明學會照明設計師培訓基地管理辦法》等相關... [閱讀]

  • 第九屆水工抗震防災學術交流會在京召開 第九屆水工抗震防災學術交流會在京召開

    11月5—6日,第九屆水工抗震防災學術交流會在北京召開。大會由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主辦,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研究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和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抗震防災專業委員會共同承辦。來自全國水利水電抗震防災專業領域的40余家單位近200名專家、學者和科技工作者代表參加會議。 水電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鄭聲安、三峽集團科研院副院長劉笑馳、中國水科院副院長劉毅分別代表會議主辦單位和承辦單位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厚群、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楚漢分... [閱讀]

  • “科創中國”高原供氧保障產業科技服務團進藏調研咨詢 “科創中國”高原供氧保障產業科技服務團進藏調研咨詢

    11月1-7日,“科創中國”高原供氧保障產業科技服務團組織專家集中進藏調研咨詢。 服務團專家先后在拉薩、那曲實地調研了西藏高爭制氧有限公司、西藏魚躍醫療設備開發有限公司、西藏創投氣體有限公司等代表性制供氧企業,深入高海拔地區辦公場所、居民住宅,了解職工群眾用氧情況,并體驗各類技術路線的典型供氧裝備,對不同海拔高度的供氧效率進行現場測試。   11月5日,服務團在拉薩組織專家咨詢,11名專家與來自13家企業的代表進行技術交流。中國航空學會人體...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