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是高質量發展的物質基礎、空間載體和能量來源。9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自然資源副總督察劉國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閆振,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吳海洋,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何廣順介紹情況。
推動自然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
劉國洪介紹,黨的二十大以來,自然資源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嚴守資源安全底線。聚焦耕地這個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推動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建立經濟獎懲機制,2021年以來,全國耕地總量增加1758萬畝,連續3年實現凈增加,遏制了耕地持續多年減少的態勢。聚焦重要能源和礦產資源保障,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2021年以來,找礦資金投入連續3年增長,有力促進了礦產資源增儲上產。
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深化“多規合一”改革,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總體形成;長江經濟帶等國土空間規劃批復實施,京津冀、長三角、黃河流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規劃正抓緊編制。持續優化規劃和土地政策,實施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服務新型城鎮化;因地制宜編制實施村莊規劃,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大力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持續推進大洋、極地科學考察。
促進綠色低碳發展。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強化建設用地規模管控和標準控制,2012年以來,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累計下降45%;推進綠色勘查開發,所有在產礦山涉及的125個礦種的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實現最低指標全覆蓋;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
維護資源資產權益。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路徑,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增加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財產性收入。
吳海洋介紹,近年來,自然資源部立足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供給能力,大力推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促進礦業綠色轉型發展。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并對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作出系統部署。劉國洪介紹,將聚焦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在嚴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前提下,從三個方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動城鄉土地資源更好地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立足守住耕地保護紅線,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針對近年來耕地保護出現的新情況,把各類占用耕地統一納入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實行“以補定占”,強化省級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管控。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將耕地占補平衡作為省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落實耕地保護經濟獎懲機制,真正做到讓保護耕地的地方不吃虧、讓保護耕地的農民得實惠。
立足高效銜接宏觀政策與區域發展,完善建設用地管理制度。圍繞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根據各地資源稟賦條件和功能定位,進一步提升土地要素精準保障水平,讓優勢地區有更大發展空間。同時要圍繞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立新增城鎮建設用地指標與常住人口增加相協調的配置機制。
立足推動土地節約集約和高效利用,健全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政策體系。一方面,加快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進一步激活農村存量土地資產,保障鄉村全面振興用地需求。完善建設用地二級市場交易規則、交易服務平臺,促進存量土地使用權交易。另一方面,健全盤活存量土地的政策體系。加強規劃統籌,引導有序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完善土地收儲機制,更好發揮開發儲備、供應調節作用;加大政策激勵,推動土地混合開發、復合利用,探索用途合理轉換,總的目的是不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何廣順介紹,近年來,自然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和沿海地方,不斷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加強用海要素保障,推動養殖、風電等產業由近海走向深遠海,推動用海模式由平面向立體和復合利用轉變。2023年海洋生產總值為9.9萬億元,今年上半年海洋生產總值達4.9萬億元,同比增長5.6%。
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推動國家公園建設
林草部門在新時代如何推進“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閆振介紹,去年8月以來,“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全面啟動。去年以來,“三北”工程已完成各類綜合治理任務超過4000萬畝。
黃河“幾字彎”攻堅戰,重點圍繞解決水患、沙患、鹽漬化等生態問題,減少黃河輸沙量,在毛烏素沙地、庫布其、烏蘭布和沙漠邊緣和腹地,啟動了95個重點項目,通過努力再造“塞外江南”。
科爾沁和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重點圍繞解決影響京津地區的風沙源問題,統籌推進沙化土地、退化草原、河湖濕地保護和修復,啟動了41個重點項目,構建京津冀生態屏障。
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在主要風沙口、流沙入侵地、綠洲防護缺口區域,啟動71個重點項目,保障綠洲生態安全。
據介紹,下一步,國家林草局將扎實推進“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優化政策供給,共同推動破解基層反映的堵點難點問題。另外,要引導各類主體廣泛參與“三北”工程建設,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
閆振介紹,國家公園設立3年來,國家林草局會同有關部門加快國家公園法的立法進程,國家公園法草案正在公開征求意見。立法過程中,國家林草局委托中國科學院牽頭,組織第三方評估表明,國家公園正式設立以后,大熊貓、東北虎豹、藏羚羊等旗艦物種數量持續增長,國家公園生態系統質量穩步提升,生態保護的成效非常明顯。
9月13日, 2024第七屆空中交通管理系統技術學術年會在遼寧省沈陽市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主辦,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空中交通管制專業委員會、沈陽航空航天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沈陽市沈北新區政府聯合承辦,沈陽市科協大力支持。來自20余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高新技術企業的有關負責人、專家和科研工作者近400人參會,2400余人通過在線直播方式收看了本次會議。 本次年會主題為“空管強基,數智賦能”。會議圍繞大型無人機空中交通管理、機場飛... [閱讀]
9月2日至9日,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執行主任克里斯廷·費希廷格一行應邀訪華,在中國宇航學會有關負責人陪同下赴重慶、黃山、合肥和上海開展相關學術交流活動。 9月2日至3日,克里斯廷·費希廷格一行赴重慶參加空天信息產業國際生態大會(2024)。會議期間,克里斯廷·費希廷格一行與重慶市政府有關負責人簡短會晤并受邀在大會開幕式致辭。 9月4日至7日,克里斯廷·費希廷格主任一行赴黃山市參加第二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相關活動??死锼?.. [閱讀]
9月10日,中國宇航學會第一期“商業航天”專場會員沙龍——“商業航天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研討會在北京舉辦。此次會員沙龍活動,由中國宇航學會主辦,首鋼基金承辦。來自中國長征火箭、藍箭航天、航天馭星、元航投資、中科星圖、星云元點等單位的三十余位商業航天領域專家、會員企業代表及業界精英齊聚一堂,通過報告交流、研討和實地調研的方式,共同探討商業航天產業未來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在研討環節中,學會智庫辦公室就&ldq... [閱讀]
9月6日,山東省科技館科普志愿服務隊來到梁山縣趙堌堆鄉翠屏家園小學,開展以“弘揚科學家精神”為主題的2024年“全國科普日”主場科普活動。本次活動由山東省科技館、濟寧市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主辦,梁山縣教育局、縣科協、梁山縣趙堌堆鄉黨委、鄉政府共同承辦。 活動匯集了科技館優質科普資源,不僅涵蓋了“科普大篷車”“科普表演秀”“科普實踐活動”等環節,還為當地學校捐贈了科學課程套...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