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頭條  >> 查看詳情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新中國成立75周年文化發展成就綜述

來源: 新華網   日期:2024-09-18 08:26:42  點擊:1417 
分享: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 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新中國成立75周年文化發展成就綜述

  新華社記者周瑋、王鵬、徐壯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凝聚億萬人民為新中國發展不懈奮斗。

  新中國成立75年來,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之路愈走愈寬廣,為民族復興積蘊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人民至上

  2024年2月,北京人藝經典話劇《茶館》再次登上舞臺。自1958年首演以來,這部北京人藝的“看家戲”始終經久不衰、一票難求。

  《茶館》不僅深刻刻畫出舊時代的黑暗與痛苦,暗示了新世界對當時民眾的迫切性,更以詼諧幽默的京味兒語言展現不同時代的風土人情和市井生活。

  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


 

 2024年7月14日,烏蘭牧騎隊員在內蒙古第34屆草原那達慕開幕式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窮二白邁入大繁榮大發展的新時代,文藝為人民,是貫穿新中國文藝史的精神脈絡。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讀著《創業史》,唱著《我們走在大路上》,心潮澎湃投入建設大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家聽著《在希望的田野上》,讀著《平凡的世界》,看著《渴望》,滿懷熱情投入時代洪流;進入新時代,人們在電視劇《大江大河》、電影《流浪地球》中,感悟一個大國的氣度與創造。

  75年來,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

  文藝創作精品迭出——

  從《紅色娘子軍》《野火春風斗古城》《天云山傳奇》《廬山戀》,到《黃土地》《秋菊打官司》《甲方乙方》《長津湖》;從《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白鹿原》,到《繁花》《人世間》《雪山大地》……文藝創作者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一系列精品佳作回應時代主題和人民心聲。

  文化服務設施不斷完善——

  新中國成立初期,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極其短缺,1949年,全國公共圖書館僅有55個、博物館21個。2023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246個、博物館6833個。我國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撐。

  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自2003年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到全面展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新業態迅速興起。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9515億元,文化服務業支撐作用增強,文化新業態行業帶動效應明顯。

  著眼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高質量文化供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守正創新

  1979年,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在中國西北誕生。編創者們從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彩塑中尋找靈感,將千年前的文化瑰寶編排成動人心弦的舞臺作品。

  今年5月,《絲路花雨》迎來了首演45周年。這些年,《絲路花雨》常演常新,將絲路風情與敦煌文化帶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向世界展示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遠眺北京中軸線上的鐘鼓樓與景山(2024年7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75年來,我國著力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以自信開放的姿態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中華文化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薪火相傳,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

  不久前,“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遺成功,成為我國第59項世界遺產。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不斷拓寬,保護體系逐漸完善,保護成效日益凸顯,保護意識不斷增強。目前,我國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58處,較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0處,增加了20多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557個,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與古為新,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別具匠心的考古盲盒、精致可口的文創雪糕……今日之中國,“文博熱”火爆、“文創風”勁吹。

  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是中華文明永恒的精神氣質。

  從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發掘廣受關注,到《國家寶藏》《典籍里的中國》《如果國寶會說話》等文博節目創新出圈;從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到支持各地建設非遺工坊6700余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創新創造彰顯出旺盛的生命力、創造力、影響力。

  揚帆出海,為人類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3年5月,中國與中亞五國領導人“長安復攜手”。在贈送中亞國家元首的禮品中,有一件“何尊”。透過西周何尊銘文“宅茲中國”,世界更加理解“何以中國”。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主要同社會主義國家及亞非拉友好國家進行文化交流;改革開放后,我國對外文化交流不斷擴大和深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交流、文化貿易和文化投資并舉的“文化走出去”,令中華文化影響力日益增強。

  數據顯示,2009年至2021年,我國文化服務進出口規模由177億美元增長至1244億美元。《瑯琊榜》《媳婦的美好時代》等影視劇、網絡文學作品在海外收獲大量“粉絲”,海外中文學習人數超2500萬、累計學習和使用中文人數近2億……文以載道,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立心鑄魂

  金秋時節,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迎來絡繹不絕的觀展者。從2021年6月18日開館以來,接待觀眾數百萬人次。

  這座承載百年崢嶸記憶、彰顯新時代恢宏氣象的殿堂里,一件件實物、一幅幅展板、一張張照片,記錄中國共產黨人獨特的精神標識。


 

位于北京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2021年6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脫貧攻堅精神……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滋養著中華民族心靈家園。

  75年砥礪奮進,75年英雄輩出。

  前三分之二人生用鋼槍保衛人民、后三分之一人生用鋤頭造福人民的開國將軍甘祖昌,“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石油工人王進喜,“最高境界是愛人民”的援藏干部孔繁森,用無私的愛心和智慧點亮萬千鄉村女孩人生夢想的“燃燈校長”張桂梅……犧牲、奮斗、創造,從革命年代“取義成仁今日事”,到改革歲月“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再到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新中國的英雄模范以實際行動詮釋和光大中華民族品格風范。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

  75年來,我們黨始終注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堅持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在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繁榮發展,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立志氣、強骨氣、筑底氣。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要求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是對黨長期踐行的核心價值觀進行的科學提煉,為中國精神注入了新能量。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一個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中華大地落地開花,以文化人、成風化俗。

  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標志,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貫通文脈、彰顯自信。

  推進網絡文明建設,壯大網上主流輿論陣地,加強網絡空間文化培育,深化網絡生態治理,“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

  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巍然聳立。

  沿著不可逆轉的偉大復興之路踔厲前行,新時代中國飽蘸歷史筆墨,揮寫中華文化新篇章。

相關新聞

  • 國際宇航聯合會領導訪華開展交流活動 國際宇航聯合會領導訪華開展交流活動

    9月2日至9日,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執行主任克里斯廷·費希廷格一行應邀訪華,在中國宇航學會有關負責人陪同下赴重慶、黃山、合肥和上海開展相關學術交流活動。 9月2日至3日,克里斯廷·費希廷格一行赴重慶參加空天信息產業國際生態大會(2024)。會議期間,克里斯廷·費希廷格一行與重慶市政府有關負責人簡短會晤并受邀在大會開幕式致辭。 9月4日至7日,克里斯廷·費希廷格主任一行赴黃山市參加第二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相關活動。克里斯... [閱讀]

  • 中國宇航學會第一期“商業航天”專場會員沙龍舉辦 中國宇航學會第一期“商業航天”專場會員沙龍舉辦

    9月10日,中國宇航學會第一期“商業航天”專場會員沙龍——“商業航天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研討會在北京舉辦。此次會員沙龍活動,由中國宇航學會主辦,首鋼基金承辦。來自中國長征火箭、藍箭航天、航天馭星、元航投資、中科星圖、星云元點等單位的三十余位商業航天領域專家、會員企業代表及業界精英齊聚一堂,通過報告交流、研討和實地調研的方式,共同探討商業航天產業未來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在研討環節中,學會智庫辦公室就&ldq... [閱讀]

  • 山東省科技館開展“弘揚科學家精神”2024年“全國科普日”主場科普活動 山東省科技館開展“弘揚科學家精神”2024年“全國科普日”主場科普活動

    9月6日,山東省科技館科普志愿服務隊來到梁山縣趙堌堆鄉翠屏家園小學,開展以“弘揚科學家精神”為主題的2024年“全國科普日”主場科普活動。本次活動由山東省科技館、濟寧市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主辦,梁山縣教育局、縣科協、梁山縣趙堌堆鄉黨委、鄉政府共同承辦。 活動匯集了科技館優質科普資源,不僅涵蓋了“科普大篷車”“科普表演秀”“科普實踐活動”等環節,還為當地學校捐贈了科學課程套... [閱讀]

  • 2024年全國通信理論與技術學術會議在無錫召開 2024年全國通信理論與技術學術會議在無錫召開

    8月24日至25日,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中國電子學會通信分會、中國通信學會物聯網專業委員會、中國(無錫)物聯網研究院、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無錫經開區管委會、物聯網學報、南京郵電大學、東南大學、北京郵電大學、重慶郵電大學、西安郵電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南通大學、江南大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等承辦的2024年全國通信理論與技術學術會議在江蘇無錫召開。來自全國通信領域的專家、學者、業界代表700余人出席大會,...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