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上海市科協重點構建“3+3+N”科技服務體系,以“科創中國(上海)”為指導,服務上海產業和區域創新。通過院士專家工作站、園區企業科協、科創街區等平臺,推出上海市科協“科創服務直通車”“創新集市”“智鏈加速器”等品牌活動,整合科協資源,提供政策、技術等支持,助力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會上,上海市長寧區科協學會部部長洪嫣分享了“上海硅巷”如何通過資源集聚,打造了產城融合的創新街區。上海市凈水技術學會副秘書長蔡立弘提出了一個以五階段服務為核心的閉環模型:從科技咨詢到成果鑒定,再到技術應用、評獎以及團體標準制定。
上海市浦東院士(專家)工作站則是以“一個院士之家”“一批創新場景”“一套服務體系”和“一支產業基金”為核心的“四個一”模式,為高端科技服務奠定了基礎。上海市電力行業科協副秘書長陳丹詳細介紹了電力協會通過評獎機制激發人才潛力的舉措。
紫竹高新區的實踐經驗作為重要分享案例之一,通過“三區聯動”,實現了從資源共享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服務模式。
12月7日,第23期紡織科技新見解學術沙龍在湖北武漢召開。本期沙龍主題為“纖維基功能過濾材料”,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主辦,武漢紡織大學和《紡織學報》編輯委員會共同承辦。來自不同學科的從事過濾材料研究和應用的學術大咖、中青年學者參加交流與討論。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伏廣偉出席活動并致辭。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Gang Sun、天津科技大學教授程博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汪耀明、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趙強、天津工業大學教授康衛民、杭州大立過濾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高工陳鑫分... [閱讀]
12月5日,2024海智專家荊楚行暨長江教育創新帶新能源產業發展研討交流活動在武漢光谷舉行。湖北省科協負責人發表致辭。 本次活動由湖北省科協主辦,武漢市科協、華中科技大學科協、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武漢新能源研究院承辦。活動圍繞“面向新能源 培育新動能”主題,搭建新能源領域的專家學者、投融資機構、企業交流互動平臺,為繁榮學術交流,加快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貢獻智慧和力量。 活動現場為省... [閱讀]
近期,以“地質科技創新驅動賦能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第七屆長三角青年地球科學論壇暨浙江省地質學會2024年學術年會在浙江省湖州市舉行。會場上,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地質學會負責人共同簽署了《長三角一體化地學創新聯盟合作備忘錄》,來自長三角的220余名地質科技工作者見證了“長三角一體化地學創新聯盟”正式設立。 長三角地區地質學會簽署《長三角一體化地學創新聯盟合作備忘錄》 經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地質學會商議,決定設立&ldquo... [閱讀]
北京時間2024 年11月18日下午,中國科協聯合國咨商辦公室與環境研究專委會(簡稱“環境專委會”)在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了“智慧應對氣候變化”主題邊會,來自政府部門、研究機構、高校、企業、非政府組織等數百人參加會議。 會議由環境專委會秘書長、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院長董文杰教授主持。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會長許小峰研究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姜彤、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張強弓、中國礦業大學教授Jason Bl...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