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4月28日電 題: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展現人文灣區新活力
新華社記者陳凱星、葉前、鄧瑞璇
文思悠悠,珠水滔滔。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猶如一艘揚帆起航的巨輪,璀璨生輝。
28日晚,大灣區藝術中心正式啟用。藝術中心由廣東美術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廣東文學館“三館合一”。狀如巨輪,實際上也是濃縮了嶺南文化精華的“文化巨輪”。這艘“巨輪”長近360米、高78.5米,總建筑面積約14.5萬平方米,展陳面積超4萬平方米,共享公共區域3.5萬平方米。
連三地、匯三江、合三館。“大灣區藝術中心不但是彰顯廣東特色具有國際水平的重大標志性公共文化設施,也將成為展現嶺南文化‘雙創’成果、推進人文灣區建設、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項目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說。
文化地標是一個地方的“文眼”所在。2018年,廣東省委、省政府決定將“三館”合并建設,打造嶺南文化新地標。2019年12月27日,“三館合一”項目建設奠基。
從規劃建設之初,大灣區藝術中心就秉承“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打造高品質文化供給的新平臺、新空間、新模式,為市民游客提供集“展、演、游、購、娛”于一體的多元業態文化服務。
大灣區藝術中心與沿岸的白天鵝賓館、太古倉碼頭、沙面等景觀交相輝映,又與珠江新城一帶的廣州塔、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大劇院等文旅地標隔江呼應。它既有深厚的海絲文化底蘊和商貿基因,也勾勒出面向未來的文化景觀天際線,營造千年商都新地標,激發濱江都市活力。
何鏡堂介紹,大灣區藝術中心的設計以“文化巨輪、時光拱廊、鵝潭寫意、云山藝境”為理念,三館高低錯落、層次分明,有巨輪出海之態,寓意“嶺南文化乘風破浪、遠播四海”。
藝術中心開館后將持續為大灣區市民獻上全方位、高品質的文化盛宴,一批重磅文藝大師名作、珍貴藏品將向公眾“揭開面紗”。
廣東美術館擁有21個展廳和公共藝術區域。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說,啟用后將推出迄今規模最大的系列展,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關山月、黎雄才等700多位藝術大師的近千件作品逐一亮相,展示中國美術特別是廣東美術不同歷史時期的經典之作。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包括基本陳列區、專題展廳、傳承工坊等三個板塊,以高科技互動和沉浸式體驗,將廣東省5項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165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16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生動呈現。
從潮州木雕、潮繡、廣彩瓷燒制技藝等巧奪天工的技藝,到廣州的行花街、佛山的行通濟、潮汕的英歌舞等嶺南鄉愁印記,再到粵港澳三地共有的粵劇、武術、醒獅等非遺項目,非遺館不但是嶺南文化的“基因庫”,更是灣區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廣東文學館設有文學成就展示區、文學作品閱覽區等十大主體功能區塊以及七大展廳,突出嶺南文學、華僑華人文學、港澳臺文學等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文學成果。
魯迅使用過的茶幾、見證魯迅和許廣平愛情的行李箱……“魯迅家”展覽廳,以生活化、有溫度的方式呈現魯許從相遇相知到結為伴侶的革命歷程、文學成就。
“希望將文學館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文學大本營,集收藏、展覽、研究、教育、閱讀、交流、創意活動于一體的文學殿堂。”廣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說。
據有關負責人介紹,藝術中心展陳突出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非遺館AI講古人、裸眼3D視頻、沉浸式數字展、當代藝術實驗展……將嶺南文化與現代科技緊密結合,凸顯文化與數字技術的“雙創”實踐。
同時,藝術中心也兼顧國際性。廣東美術館還將展出拉斐爾、魯本斯、提香等藝術大師的55件真跡作品。
這艘滿載寶藏的“文化巨輪”,從嶺南文脈的浩瀚歷史中駛來,向新時代的文化繁榮廣闊天地駛去。
4月27日,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下稱獎勵大會)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行。 本屆獎勵大會共有5項內容,分別是:為2023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頒獎;為2023年度中國電子學會當選會士頒發證書;為中國電子學會-騰訊機器人研究計劃,中國電子學會-智芯科研專項以及中國電子學會推舉的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入選者頒發證書。 獎勵大會期間,深圳大學校長毛軍發,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分別作報告。 獎勵大會共有領獎人、榮譽獲得者,以及各提名單位代表、完成單位代表、有關單位科研院負責人... [閱讀]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和視察重慶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4月26日下午,重慶市科協聯合重慶市科技局、重慶市教委、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重慶醫科大學、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管委會等相關單位,共同舉辦2024年重慶市“弘揚科學家精神百場宣講”首場示范宣講活動。重慶市政協副主席陳貴云出席活動并講話。重慶市科協主要負責人主持活動。重慶市科協、重慶市教委、重慶市衛生健康委、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有關負責人等出席活動。 2024年重慶... [閱讀]
IRENA是當前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覆蓋最廣、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組織。聯合國大會將IRENA的成立日設為“國際清潔能源日”,充分展現了國際社會對IRENA在全球清潔低碳發展和能源轉型領域的高度認可。 會議明確,由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氫能聯盟研究院、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分別擔任中國—IRENA合作能源轉型、水電、太陽能、氫能和電網首批5個專項工作組組長單位。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作為中國-IRENA合... [閱讀]
4月19—23日,2024世界內燃機大會在天津召開。大會以“綠色 可靠 智能 高效”為主題,由中國內燃機學會、天津大學聯合主辦,近40位中外院士和20余個國家的科學家、企業家及科技工作者參加會議。 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工,國際內燃機學會主席Rick Boom,中國工程院院士、2024世界內燃機大會主席、中國內燃機學會理事長金東寒等出席大會并致辭。 2024世界內燃機大會組織了200余場學術報告和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