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5月26日電 (記者 鐘旖)5月26日,第二十屆“開放的六月——四川美術學院藝術游”2024畢業作品展在四川美術學院拉開帷幕。
作為感受藝術院校青年學子精氣神的一個窗口,展覽共計展出四川美術學院904名本科學生及410名研究生的上萬件作品,為民眾帶來一場藝術盛宴。
據介紹,四川美術學院“開放的六月”已有20年的歷程。彼時,川美在全國的美術院校中率先打開了校園、美術館和教室的大門,讓普通市民得以穿越橫亙在“象牙塔”和生活世界之間的高墻大門,走入藝術殿堂,感受藝術的創造和精神之美。
在每年的畢業生作品展基礎上,四川美術學院與政府、企業聯動,共同策劃舉辦系列活動,讓畢業展深度觸及社會和市場,搭建起了文化藝術展示、交流、體驗、鑒賞、消費的平臺。近年來,每次活動均吸引數十萬市民參與,成為重慶一張閃亮的藝術文化名片。
“把人才培養置于更為廣闊的文化維度和社會空間中,把最美的圖畫繪在中國大地上,川美的藝術教育也在與大眾文化無縫銜接的拓展中獲得了全面提升。”四川美術學院校長焦興濤表示,“開放的六月”如同一座橋梁,在緊跟時代走進大眾的“雙向奔赴”中,實現了藝術教育和社會服務的相得益彰和相互成就。20年來,它從學校的畢業生作品展,逐漸成為備受關注和廣受歡迎的藝術活動,成為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城市文化事件,為重慶獨特的城市氣質注入了豐富而雋永的藝術氣息。
記者了解到,今年“開放的六月——四川美術學院藝術游”將更加注重游之樂、藝之趣,除了在四川美術學院的美術館、大學城校區虎溪公社、黃桷坪校區重慶當代美術館三地設展外,還將舉辦多場“美術館之夜”“特色主題日”活動,使廣大市民和藝術愛好者能夠“日日夜夜”感受濃郁的藝術氣息。
47歲的尹志軍手握沾滿顏料的筆,筆尖落在泥坯上,筆鋒回轉間,橫豎撇捺等筆畫與瓷泥融為一體。以泥坯為紙、以顏料為墨,與傳統書法紙上落筆不同,陶瓷書法作品還得經過窯火的淬煉,才算真正完成。 走進位于江西省景德鎮市陶藝街20號的“字非字”陶瓷書法非遺工作室里,景德鎮陶瓷書法非遺傳承人尹志軍正在向他的學生們講解陶瓷書法技巧。工作室的作品展廳內,造型風格各異的作品陳列其中,自由靈動的筆畫線條與青花釉里紅形成對比,帶來特殊的視覺效果,也讓人不禁疑問:“是字還... [閱讀]
在詩與畫的關系上,最著名的說法出自蘇東坡的《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本來蘇東坡用畫的優越來贊美詩的精彩,僅指王維的詩作,并不具有普遍性。但是,這句名言日后成了詩畫統一的理論依據,還出現了“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畫為無聲詩,詩乃有聲畫”的說法。 其實,作為藝術形式,詩與畫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統一是在對立中的統一,如果只看到統一而忽略了對立,就會... [閱讀]
在印刷史上,除了人們熟知的雕版印刷術、活字印刷術外,彩色版畫印刷術(木版水印)同樣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印刷史的一項重大貢獻。木版水印源于中國明朝十竹齋胡正言所創造的“饾版拱花”套印技藝,是根據畫稿筆跡的粗細長短、曲直方圓、剛柔枯潤,設色的深淺、濃淡、冷暖及色相的向背陰陽分版勾摹,刻成若干板塊,然后對照原作,由深至淺,逐筆依次疊印,力求逼肖原作,精確無誤,達到亂真的程度。 《十竹齋箋譜》是中國水印木刻版面的巔峰之作,運用當時流...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