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施雨岑、李亞紅)教育部29日發布《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貧困地區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建檔立卡等貧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全覆蓋,保障各教育階段從入學到畢業的全程全部資助,保障貧困家庭孩子都可以上學,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
“這是國家首個教育脫貧的五年規劃,也是‘十三五’時期教育脫貧工作的行動綱領。”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說,“力爭實現貧困地區人人有學上、個個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縣縣有幫扶。”
據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謝煥忠介紹,規劃將以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和建檔立卡等貧困人口為重點,確保建檔立卡學齡前兒童有機會接受學前教育,建檔立卡義務教育階段適齡人口接受公平有質量的義務教育,建檔立卡高中階段適齡人口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為建檔立卡高等教育階段適齡人口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對建檔立卡學齡后人口提供適應就業創業需求的職業技能培訓。
謝煥忠說:“現有教育存量資金將對結構方向和著力點進行適度調整,優先保障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和建檔立卡等貧困子女受教育的需要。”
此外,規劃還提出,將啟動實施職教圓夢行動計劃,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協調國家示范和國家重點中職,選擇就業好的專業,單列招生計劃,針對建檔立卡等貧困家庭子女招生,讓貧困學子掌握實用技能,脫貧致富,服務家鄉。
教育部表示,將會同國務院扶貧辦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據庫與學籍系統、資助系統等教育數據庫的對接工作,進一步摸清底數,加強動態跟蹤,為教育脫貧政策精準實施、脫貧資金精準投放提供支撐。
聚焦我國首個教育脫貧五年規劃從“扶貧”到“脫貧” 一字之別凸顯教育扶智大手筆
就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是財富增長的來源,也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就業目標不減反增,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的堅強信心。 一方面,上調目標是要更好地滿足勞動者城鎮就業的需要。2017年需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1500多萬人,扣除自然減員騰退的崗位數,還需城鎮新增就業1000多萬人。同時,還要為去產能職工安置、失業人員再就業留出空間。 另一方面,上調目標是基于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的可能。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逐漸擴大和結構優化,經濟... [閱讀]
就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是財富增長的來源,也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就業目標不減反增,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的堅強信心。 一方面,上調目標是要更好地滿足勞動者城鎮就業的需要。2017年需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1500多萬人,扣除自然減員騰退的崗位數,還需城鎮新增就業1000多萬人。同時,還要為去產能職工安置、失業人員再就業留出空間。 另一方面,上調目標是基于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的可能。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逐漸擴大和結構優化,經濟...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