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全福街道:孝老敬親好家風,和諧家庭傳美德
來源:
中國產經觀察網
日期:2024-05-29 14:04:30
點擊:94051
劉德英濟南市歷城區全福街道新卉社區居民,她的大伯哥陳嚴鐸,由于孩童時期一氧化碳中毒,導致遲發性腦病,引起精神及智力發育遲緩伴有強迫癥;終身未婚、無兒無女。劉德英三十四年如一日承擔起照顧殘疾大伯哥的重任,任勞任怨,不辭辛苦,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孝老愛親的故事,用歲月詮釋人間真情,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劉德英肺癌術后,這個接力棒正在逐漸傳給她的兒女。有母親珠玉在前,孩子們照顧大伯也總是無微不至。一家人孝老敬親的故事感染著周圍的人們,為轄區居民樹立了良好榜樣。
一諾千金,肩負一生責任
1990年,24歲的劉德英嫁給了陳嚴杰,當時陳家條件非常艱苦,一家四口居住在破舊狹小的祖屋里。面對癱瘓在床的公公以及殘疾的大伯哥陳嚴鐸,善良的劉德英沒有一句怨言,支撐起了這個在苦難中掙扎的家庭。新婚不久,陳家的長輩來家里探望,對劉德英說:“陳家的負擔比較重,尤其是你大伯哥陳嚴鐸,真是給你添麻煩了。”劉德英當即表態:“放心吧叔叔,只要我能吃上飯,就絕對有大伯哥的飯”。
然而照顧公公和大伯哥遠沒有劉德英想象中那么容易。當時的公公已經患有腦血管病和阿爾茲海默癥,不僅大小便失禁,還經常把排泄物抹在墻上,精神智力殘疾的大伯哥經常跑出家門,四處游蕩。為解決這些問題,劉德英果斷辭去工作,全職在家照顧公公和大伯哥。丈夫陳嚴杰經常下班后在街上尋找哥哥,夫妻二人分工明確,齊心協力,無怨無悔,衣食住行面面俱到。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很少有人能夠堅守一份承諾三十年,更少有人能夠持續付出愛與關懷。
事必躬親,譜寫人間真情
近幾年劉德英申請了濟南市公租房,居住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和丈夫商量后,決定把哥哥陳嚴鐸接到身邊照顧。
一日三餐,合理搭配,確保老人吃得好,吃得健康;及時整理房間、洗衣晾曬、鋪床疊被,讓老人的居住環境更加干凈整潔;臨近入冬,早早的給老人買好厚厚的棉衣以備過冬;步入夏季,陳嚴鐸因身體原因不能用空調,劉德英便拿出早就備好的電風扇、大蒲扇,還時刻叮囑大伯哥天氣炎熱,要注意防暑;陳嚴鐸的頭發胡子、指甲長了,弟弟陳嚴杰就及時給哥哥修剪,“剪頭發的手藝都能開理發店了”親戚朋友對他的剪頭技術總贊不絕口,甚至專門來家里“蹭”理發。當人們路過劉德英樓下時,經常能看到她陪著病重的哥哥,夏天在陰涼處避暑納涼,冬天在門口曬太陽。
與普通的病人不同,陳嚴鐸由于智力和精神都有障礙,他很多語言表述不清,有重復行為和意識動作,情緒也很不穩定。但是劉德英經過與大伯哥三十四年的用心相處,她總是能輕易讀懂哥哥的想法。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一個小動作,她很快就能猜懂哥哥想要什么,并在第一時間給出耐心的回應。
劉德英用勤勞的雙手,照顧老人的吃喝拉撒;她用質樸的堅守,感染著周圍的人們,讓孝老愛親成為家族不滅的明燈,也為轄區居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家風傳承,續寫大愛故事
天有不測風云,劉德英夫妻二人接連因積勞成疾入院治療,丈夫陳嚴杰兩次腦干梗死,至今椎動脈重度狹窄,劉德英醫院、家里兩頭跑,照顧丈夫和大伯哥。2021年劉德英被確診干燥綜合征、浸潤性肺癌,切除了整個右肺下葉,清掃了淋巴結。雖然經受著病痛的折磨,但他們夫妻二人仍然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更沒有放棄對大伯哥的贍養。
2021年大伯哥陳嚴鐸出現了言語不清、手腳無力、嘴歪眼斜的癥狀,根據多年照顧的經驗,劉德英當即判斷為腦血管病,和丈夫立即將其送往醫院治療。急診檢測血壓收縮壓達到高危的231 mmHg,劉德英推著大伯哥在醫院做完各項檢查后,在《病危通知書》上簽下了名字。當晚,她在急診室外徹夜未眠。
劉德英秉持著有一份希望就要拼盡全力的信念,不拋棄、不放棄。不惜費用,主動要求醫生一定要用最好的治療手段。腦出血急性期期間,陳嚴鐸須絕對臥床,吃喝拉撒全都在病床上完成。劉德英的丈夫、女兒、兒子自覺承擔起了床旁陪護、推床檢查、端水喂飯、伺候大小便、按摩雙腿(防止靜脈血栓)等事務。在大家的精心照顧下,陳嚴鐸最終脫離了生命危險。
后來,她的女兒和兒子受到母親和父親的感召,有時間便照顧大伯,通過網絡查詢并學習護理知識和技巧,從專業科學的角度提高照顧老人的能力,并定期帶大伯去醫院復查。在不久前,劉德英的兒子放棄了留京的工作機會,決心要在博士畢業后回到家鄉就業,方便照顧自己的父母和大伯。
都說久病床前難,但是劉德英不僅自己幾十年如一日照顧大伯哥,還感染了自己的孩子,她以女子柔弱之軀,扛起了三代人的家庭重擔,為丈夫孩子做了榜樣,為社會減輕了負擔,她的無私奉獻與堅持,是對人間真情的最好詮釋。
編輯: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