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資 訊  >> 今日頭條  >> 查看詳情

總書記湖南行|記者手記:不負春光更前行

來源: 新華社   日期:2024-03-25 09:28:11  點擊:1361 
分享:

新華社長沙3月23日電 題:記者手記:不負春光更前行

新華社記者朱基釵、施雨岑

最是一年春好處。

和煦春風,吹過廣袤的洞庭湖平原,“洞庭糧倉”湖南常德,一幅美麗的春耕圖鋪展開來——黃綠交織的油菜花海,旋耕機轟鳴;鄉野阡陌,散發著泥土清香;水稻田中,村民正忙育秧。

3月19日下午,正在湖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沿著田邊小道,走進農田深處,考察春耕備耕。

全國兩會結束不久,總書記即開啟繁忙的考察行程。此次來,既是考察一省,也是謀劃一域,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推動在更高起點挺起中部“脊梁”。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事輟者無功,耕怠者無獲”……悠久的農耕文明,形成了尊時守位的智慧,磨練出只爭朝夕的勁頭,沉淀著久久為功的韌性。

農田邊,總書記同種糧大戶、農技人員等共話春耕。看到剛剛播下的稻種,總書記關切地問:“你們這里什么時候開始插秧?”

“4月上旬和中旬。”

“南方不插五一秧啊!”總書記對農業生產的熟悉,更讓大家感覺親近放松。

不插五一秧,是指只有在五一前完成插秧,才有后續的環環相扣。急不得也等不得,這種對農時的重視,蘊藏著干事成事的樸素道理。

這令人不禁想起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那句催人奮進的話:“要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把各方面的干勁帶起來。”

褲腿上滿是泥土,“90后”新農人陳帥宇引起總書記的注意。

湖南伢子“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立志要“做跟別人不一樣的事”。9年前,大學畢業的陳帥宇決定回鄉當農民,帶頭成立合作社、承包2800多畝水稻田,干得有滋有味。

“打算繼續干下去嗎?”總書記問。

“肯定繼續干下去,我們越干越有勁了!”小伙子干脆地回答。

插秧機、拋秧機、植保無人機……“80后”種糧大戶戴宏,在自家院中向總書記如數家珍介紹為春耕準備的農機具。

過去,一家人最多種50畝地。如今,戴宏承包了480多畝水田,綜合收入超過60萬元。“他呀,是家里的‘頂梁柱’了!”戴宏的父母自豪地對總書記說。

新型職業農民、新型經營主體、新的技術理念。這片土地上,從糧食生產到鄉村振興到農業農村現代化,正進行著深刻的變革和接力,孕育著更加豐碩的未來。

一年樹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湖湘大地,正值育秧的時節,亦是育人的沃土。

“衡山西,岳麓東,城南講學峙其中。”18日下午,綿綿春雨中,剛到湖南長沙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校區)。

風聲、雨聲、讀書聲,教室、宿舍、自習室,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一組人像群雕,再現了當年同學少年的“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近代以來,這所“千年學府、百年師范”,發揚“以傳斯道而濟斯民”的教育傳統,砥礪“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經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精神,毛澤東等一大批進步青年在此立下報國之志,投身時代洪流,一時群星璀璨,蔚為大觀。

回望歷史,總書記十分感慨:“在我們國家積貧積弱的年代,當時一批愛國者就覺得中國要強大就要辦教育。”“學校的辦學宗旨,既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又要引導學生立志報國。”

春雨潤物無聲,春苗茁壯成長。

學校大廳里,熱情的師生們圍攏過來。數學與統計學院大三學生黎潔上前,用洪亮的聲音向總書記匯報自己的求學感受。

黎潔來自湘西山區。在家鄉讀小學時,曾受教于湖南一師畢業的優秀教師,便立志“長大后做老師這樣的人”。

雙十年華,正是人生的春天。面對總書記,黎潔自信而堅定:“一定珍惜青春,不負韶華,爭做一名新時代的大先生。”

10多年來,2萬余名鄉村公費師范生從這里出發,走向大山深處、村村寨寨,躬耕教壇、育人強國。

救國、興國、強國,歲月奔涌,山河巨變,青春一脈相承。激蕩的愛國之志始終如這所學校的校歌般慷慨激昂:“學子努力,蔚為萬夫雄!”

猶記得4年前,“第二個百年”新征程即將開啟、“十四五”規劃正在謀劃。

也是在長沙,細雨飄飛中,總書記在岳麓書院對學生們說:“‘惟楚有材,于斯為盛’。新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同學們一定要不負時代重托,不負青春韶華”。

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人民共和國將迎來75周年華誕。

面對一張張青春的面孔,總書記勉勵道:“現在,世界又處于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當代青年學子正當其時。”

春光里,古老文明的賡續和現代文明的煥新,展現出深沉而持久的力量。

湖南常德,武陵故郡。一千多年前,陶淵明的筆下,描繪出多少人為之向往的“世外桃源”。

如今的常德河街,商鋪林立、游人如織,歷史記憶與人間煙火交匯融合,城市文脈和現代生活共榮共生,物阜民豐的美好愿景照進現實。

春雨初霽,陽光格外溫暖。沿著麻石板路,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熱鬧的河街,在鴛鴦走馬樓觀看了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展示。

“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傳統文化,共同構成璀璨的中華文明,也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總書記再次闡釋人文經濟學的內涵。

站在一幅巨型手繪水墨畫前,木雕非遺傳承人潘能輝告訴總書記自己的計劃——用10年時間,將沈從文筆下的《湘行散記》還原到一根長達10米的紅椿陰沉木上,用木雕技藝展現大美湘西的山川人文。

在潘能輝看來,“木雕不只是技藝,要賦予作品靈魂,必須沉淀下來,必須融入歷史文化”。

認準了,就久久為功干下去,扎扎實實埋頭苦干,不求一時之熱鬧,而終必有成。這不僅是文化傳承者的精神特質,更是千千萬萬勞動者、奮斗者的寫照。

正如總書記常說的“釘釘子精神”“十年磨一劍”“一輩子辦成一件事”,這是抓工作的定力、韌性和方法。

總書記現場觀看了澧水船工號子展示。

“開船啰!哎咳哎,喲嗬嗬……”

舞臺上,非遺傳承人渾厚高亢、氣勢如虹的合唱,把澧水河上船工的勞動場景展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心潮澎湃。

舞臺背景的老照片,意味深長——

只見兩岸山高崖陡,灘險流急。岸邊的船工們背勒纖繩,腳踏亂石,步調一致,堅毅向前……

相關新聞

  • 2024全國青少年信息素養大賽賽項說明會召開 2024全國青少年信息素養大賽賽項說明會召開

    3月14—15日,2024全國青少年信息素養大賽賽項說明會在線上召開。本次大賽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旨在激發青少年對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培養新時代的科技人才。來自全國26個賽區的承辦單位、技術支持單位、參賽選手及指導教師等共3.2萬余人以線上視頻方式參加了會議。 會上,主辦方詳細介紹了大賽的背景、目的、賽項設置及評判標準。作為“世界機器人大會青少年機器人設計與信息素養大賽”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青少年信息素養大賽自2013年創辦以... [閱讀]

  • 中國科協海智工作基地(安慶)舉行揭牌儀式 中國科協海智工作基地(安慶)舉行揭牌儀式

    3月20日,在安徽省安慶市2024年一季度人才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安慶市委、安慶市科協有關負責人共同為中國科協海智工作基地(安慶)揭牌。 中國科協海智工作基地是經中國科協認定的,以聯系服務海外人才為核心,依托國內外科技團體、科技園區、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等載體建設的科技服務機構?;兀ò矐c)通過組織人才舉薦、學術交流、研發合作、企業孵化、成果推介、創業投資等活動,為海外科技人才來華(回國)工作搭建平臺、提供服務,讓海外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為安慶市高質量發展再創新業績。 ... [閱讀]

  • 新疆科學大講堂走進南疆四地州 新疆科學大講堂走進南疆四地州

    3月3-13日,由新疆科協主辦,新疆老科協、新疆科技服務中心承辦的“新疆科學大講堂”活動來到南疆四地州,深入農村社區、學校、醫院、黨政機關開展宣講、義診和科技咨詢服務。本次大講堂先后開展各類活動321場,受益群眾8.54萬人次。部分授課點還通過網絡進行直播,讓更多群眾受益。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理醫學中心主任伊琦忠結合自己從醫40多年的臨床經驗,為在校中學生詳細講解了青少年心理衛生問題形成的原因,幫助查找常見青少年心理衛生問... [閱讀]

  •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做客“科學咖啡館”并對話寧波大學學子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做客“科學咖啡館”并對話寧波大學學子

    “為什么現在會有癌癥?如今阿爾茲海默癥、帕金森癥發病率,似乎越來越多?”“所有的疾病都會被治愈嗎?人類永葆青春健康的夢想能實現嗎?” 3月17日下午,以色列生物化學家、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教授做客“科學咖啡館”對話諾獎暨寧波大學“做人做事做學問”名家系列講座第230講活動,以《個性化醫學的革命:我們能治愈所有疾???代價是什么?》為主題,對關系人類健康福祉的醫學問...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