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月16日電 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智慧檢務”建設應用情況新聞發布會。最高檢新聞發言人王松苗介紹,“智慧檢務”是指檢察機關以電子檢務工程為抓手,構建“信息感知、網絡傳輸、知識服務、檢務應用、運行管理”五維一體的檢察信息化應用體系。
據悉,2016年9月,高檢院印發實施《“十三五”時期科技強檢規劃綱要》,明確了“十三五”時期“智慧檢務”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即到2017年底,建成覆蓋全國四級檢察機關涵蓋司法辦案、檢察辦公、隊伍管理、檢務保障、檢察決策支持、檢務公開和服務等在內的電子檢務工程“六大平臺”,積極探索推廣大數據應用。到2020年底,建成國家檢察大數據中心,建立檢務大數據資源庫,全國檢察機關主要工作都在“六大平臺”運行。
自2013年8月立項以來,各級檢察機關將電子檢務工程作為“一把手”工程,加強統籌規劃,扎實推進“六大平臺”建設:開發運行司法辦案平臺核心軟件并持續升級完善;建成高檢院檢察辦公系統、檔案管理系統,各地檢察辦公系統陸續投入使用;部署應用檢務保障平臺核心軟件;部署試用隊伍管理平臺核心軟件;部分地方檢察機關建成檢察決策支持平臺;檢務公開和服務平臺完成初步整合。
其中,辦案平臺核心軟件――檢察機關統一業務應用系統,是集辦案、管理、統計于一體的網絡信息化系統,自2014年1月該系統在全國檢察機關部署應用以來,通過不斷開發完善,已有各類案件1030余萬件在系統內運行,為強化辦案監督、推進司法改革、提升工作效能發揮了積極作用。全國四級檢察機關3600多個檢察院、20多萬名檢察人員按照一個標準、運用一個程序、在一個平臺案件,實現跨部門、跨地域、跨層級信息互聯互通,有效解決了以往信息化建設中出現的信息孤島、重復建設等問題。
除此以外,該系統還能實現標準化流程覆蓋全部業務,智能化數據生成提升辦案效率,點對點落實辦案責任,通過全程監管杜絕“暗箱操作”空間。
2015年12月,高檢院下發《人民檢察院制作使用電子卷宗工作規定(試行)》,在全國檢察機關部署電子卷宗系統。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制作電子卷宗102萬件,向律師提供查閱電子卷宗10.3萬件,提供光盤5萬余張,有效解決了律師律師閱卷難頑疾。
據最高檢檢察技術信息中心主任趙志剛介紹,在“智慧檢務”建設中,各地檢察機關積極探索利用信息化、大數據手段打造高效便捷智能工作模式,不斷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
例如,北京、山東、貴州等地的檢察決策支持平臺,把大數據充分運用到服務決策、服務辦案、服務群眾各環節,成效明顯。上海、江蘇、貴州等地建設“一站式”檢務辦事服務系統,實現了網上信訪、舉報、申訴、律師預約、行賄犯罪檔案查詢、案件信息公開和查詢、法律文書公開、法律咨詢、新聞宣傳、監督評議等多種業務,促進了檢務公開。
其中,貴州省檢察機關針對多發的盜竊、搶劫等犯罪,組織繪制“犯罪構成知識圖譜”,運用大數據“實體識別技術”“案件數學建模技術”等,創新研發司法辦案輔助系統,解決了“案多人少”“標準不統一”等問題。據貴州省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何冀介紹,貴州省明確2017年為省檢察機關“大數據應用推進年”,大數據應用“三大系統”將在100個檢察院全部上線,并拓展延伸建設公訴出庭數據庫,組織完成貴州省統一業務系統上線以來的35萬件歷史案件的數據轉換、數據清洗工作。
此外,為深化司法公開,強化“陽光檢務”,高檢院于2014年在全國檢察機關上線運行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網。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在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網共發布案件程序性信息4494548條、重要案件信息204738條、法律文書1587940份。
王松苗介紹,下一步,檢察機關將深入實施《“十三五”時期科技強檢規劃綱要》,以大數據、信息化應用為引領,加強“六大平臺”建設,持續完善統一業務應用系統,著力推進國家檢察大數據中心建設,探索建設“檢務云”,進一步強化科學技術與檢察工作的深度融合,以“智慧檢務”建設的實際成效,不斷深化司法公開,更好地維護司法公正。
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 李婧)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在江蘇南京揭牌,巡回法庭隨即正式辦公。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第三巡回法庭庭長江必新介紹,第三巡回法庭依法不受理的案件類型有六類,當事人和來訪群眾在到巡回法庭相關訴訟業務前,可以事先撥打最高人民法院熱線電話了解巡回法庭的受案范圍。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第三巡回法庭庭長江必新介紹,第三巡回法庭于2016年12月26日實現全庭人員整編入駐,并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在人員配備、機構設置、運行...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