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食 藥  >> 醫療器械  >> 查看詳情

推進改革 須下苦功

來源: 中國產經觀察  日期:2017-03-15 11:11:09  點擊:6700 
分享:

縱觀上半年經濟成績單,國民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發展態勢,展現出我國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增速好于預期、改革政策效應正在顯現、中國經濟疲弱對全球產生溢出效應的擔憂開始緩解”,國外輿論對于這份成績單也給出了積極的評價。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新舊發展動力的轉換尚未完成,供需結構錯配和要素配置扭曲亟待改善,中國經濟要獲得平衡、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要實現量質雙升、走得更穩更遠、減速又不失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須堅定不移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為提高供給質量激發內生動力,營造外部環境。

推進改革,必須下苦功。解決結構性的經濟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不管是落實已出臺的改革,還是推出新的改革舉措,都更需要披荊斬棘的勇氣、勇往直前的毅力和雷厲風行的作風。

一方面,要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主線。上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成效初顯,單位GDP能耗下降,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下一步,還應有力、有度、有效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其發揮乘數效應,激發增長動力,增強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從而激發產業和市場的活力。

另一方面,需求側改革也不可偏廢。從“三駕馬車”對上半年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看,內需仍是支撐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決定性因素。通過短期調控穩定經濟增長的需求側改革,不但能緩解當前經濟下行的壓力,發揮自動穩定器的作用,更能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爭取時間和空間。

推進改革,必須動真格。改革是一場革命,改的是體制機制,動的是既得利益。改革要出實效、見真章,必須提高執行力、落實力。去產能進程遭遇障礙和反彈,去庫存壓力仍然很大,有的地方借著全面實施營改增渾水摸魚,有的部門對民間投資設置高門檻……對于這些問題,要及時列出清單、明確責任、掛賬整改、督辦落實。

改革須動真格,不是蜻蜓點水,不能心存僥幸,也不能尸位素餐。只有改革見了實效,人民才有獲得感。歸根究底,改革是為了發展、讓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更是為了人民,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萃華)

相關新聞

  • 我國探索加強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建設 助力分級診療 我國探索加強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建設 助力分級診療

    就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是財富增長的來源,也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就業目標不減反增,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的堅強信心。   一方面,上調目標是要更好地滿足勞動者城鎮就業的需要。2017年需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1500多萬人,扣除自然減員騰退的崗位數,還需城鎮新增就業1000多萬人。同時,還要為去產能職工安置、失業人員再就業留出空間。   另一方面,上調目標是基于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的可能。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逐漸擴大和結構優化,經濟... [閱讀]

  • 大數據填報愿咨詢費被炒數萬元 實際無數據支持 大數據填報愿咨詢費被炒數萬元 實際無數據支持

    就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是財富增長的來源,也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就業目標不減反增,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的堅強信心。   一方面,上調目標是要更好地滿足勞動者城鎮就業的需要。2017年需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1500多萬人,扣除自然減員騰退的崗位數,還需城鎮新增就業1000多萬人。同時,還要為去產能職工安置、失業人員再就業留出空間。   另一方面,上調目標是基于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的可能。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逐漸擴大和結構優化,經濟... [閱讀]